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班级建设的方向

(2020-06-08 08:01:26)
标签:

班主任

教育

班级管理

分类: 班级管理

高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的独立性开始逐渐增强,审美观念开始逐步完善,价值观念也开始趋于定型,然而这一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并不同步,正是这种差异造就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人格品质的不稳定、不健全,他们追求成功,却畏惧失败,渴望合作,却不善交际,崇尚知识,却不注重过程和方法,重视人格,却唯我独尊,总之,学生的处事特征是看重结果,忽视过程和方法,也正应如此,这一时期的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极为不稳定,且往往格格不入。目前,我校学生近4000人,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系统中,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彼此传递,各种思维相互碰撞,其中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及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使其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认为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和谐向上的班集体,因为只有在此平台上,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发现问题,互相交流,及时纠错。以下是本人就班级建设方向提出的几点看法。

一、以人为本,健全班规

古人语“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务必要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科学管理机制,以此来调整和校正学生的身心发展。当然班级管理并不完全雷同于企业管理,管理过松,放任自流,将会导致学生习惯不良,作风懒散,不思进取,成绩下降;管理过严,令行禁止,将会导致学生心理负荷加重,个性单一,思维僵化,甚至产生对抗情绪。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是健全班规的基石和归宿。美国著名哲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指出:需要是一种动力,而且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它支配着一个人的发展变化,需要是有层次的,当一个人的低级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很难选择更高层次的需要,这会削弱他的斗志。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要了解学生不断发现和满足他们的正当需求,帮助他们健康地向更高层次发展。这里应该注意高中生对安全和爱的需求还是相当强烈的,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也就中断了学生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对学生的后期发展是不利的,也是相当危险的,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考虑和深思。当某些学生以不正当理由提出不出操时,或许这就是学生的需求,那么我们该不该满足其要求呢?答案是否定的,如何处理,本人觉得应该首先告诉学生做操对于我们身体塑性的重要性,其次告诉学生做操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还应告诉学生做操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意识,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对他们身心发展的关注和爱护,获得关爱满足的学生会在以后做得更好。反之,如果我们严格加以制裁,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使学生产生不安全感,这并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当一次考试测评后,学生心理上均会产生一种期待,成绩优秀的学生希冀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表扬,而成绩不良的学生也在等待着老师的评定与责难,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正确的做法是,既要满足成绩上升学生的表扬需求,同时也不能忽视成绩下降学生的等待,在详细分析学生进步与失败的原因基础上,对其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平抚学生的心理波动。

综上所述,在制定班规时我们要尽可能多一些人性化的东西,少一些刚性的、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东西,当然学生是变化发展的,为此在制定班规时我们也不应墨守陈规,以偏概全,而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地作出调整。

二、淡化竞争,提倡合作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强,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许多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倡学生间要大力竞争,尤其是我们当班主任的,这种做法看似无可厚非,但用在正在成长的学生身上是否欠妥,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有这样一个效应,无论多好的学生集体都会产生差生,究其根源,本人认为一方面与班级授课制存在某种关联,另一方面或许就与激烈的班内竞争有关。在校园里,竞争的原动力来源于高考,本人认为高考本身并无过错,而在于我们作为老师的该如何去操作,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有着明确的建议: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重视过程与方法、以形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为最终归宿。过分提倡班内竞争,不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还容易使学生心理失衡,尤其是使后进生产生畏惧,过早地产生自我淘汰感,这对教育教学工作是极其不利的。和尚吃水的故事不就是我国教育竞争的悲剧吗,我们缺少的不是竞争而使合作,日本经济之所以发展到目前的水平,不能不说得益于其提倡的合作教育。竞争需要不,当然要,本人认为学生间的竞争不应是“你死我活”的商业竞争,而应是在合作基础上的良性竞争,尤其建议大家提倡自我竞争和对比。本人一直提倡把别人当作镜子,把自己当作对手的学习观。我校每年举行的文体艺术节期间,我班用最短的时间排练出了全校最好的节目,期间,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也无论是演员还是非演员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互相帮助,鼎力合作,尽其所能,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节目获得了全校一等奖,这就是合作的魅力所在。本人要求所带班级的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在晚自习下吃夜宵的同时集体讨论当天学过的重、难点知识,以及国内外发生一些大事,学生们通过一段时间的研讨,不但开阔了视野,而且增进了认识和丰富了宿舍文化。

三、建立自我评价制度,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学习评价要伴随我们每个人一生,尤其是终身教育学习理念提出以后。以往的学生教育评价大多是由老师独立完成的,这是片面的,也是不民主的,是与新教该理念相矛盾的,我们应该也很有必要倾听一下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想法。建立学生自评制度,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和团结,还有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根据首次提出元认知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元认知知识,指个体对于自己和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指伴随着元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指个人在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并相应的进行调解,以迅速达到目标。高中生学业繁重,加之父母过高的期望、教师成绩的不断评价和同学间竞争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很容易失常,未老先衰,个性趋同,逆反心理增强,所有这些都与我们的评价制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大哲学家蒙田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自己的认识。高中生如果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认知,就很容易走向极端,他们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就很难实现,当他们成功时,就会沾沾自喜,目空一切;当他们失败时,就会怨天尤人,敌视一切。相反,如果我们在其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鼓励他们自己去归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消除他们因失败而遭受责难的心理阴影,另一方面在其归因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元认知水平,还有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案例1:期中后,我班同学张永强的成绩很不理想,学生思想压力大,他说自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我让他结合每门功课的成绩,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一个自我评价时,学生却不知所措,后来经过鼓励,他说了很多,归纳起来原因主要有: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策略不当,考试发挥不好,心理烦躁,恐惧考试等。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后来我又让他对每一科目试卷做了一次深入的分析,并让其制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在交谈过程中,他对自己的知识建构体系和认知水平,以及生活习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提倡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理念

美国教育家杜威很早就提出了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的理念,我国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割裂了学习与生活,在学生的意识中:坐在教室里就是学习,拿着课本就是学习,吃饭、玩耍就是生活,有的学生生活方面井井有条,但学习却不理想;有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但生活自立能力却很弱。提倡把学习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不仅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更为重要的是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理念。案例1:一部分学习刻苦的学生,却经常与同宿舍的学生发生争执,就其原因,他们经常因忙于学习而忘记值日;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愿参加体育、劳动、文娱活动等,他们偏面地认为,这与自己学习无关。案例2:为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很多家长把本属于孩子做的事全部包揽下来,结果造就了学生生活能力下降,意志品质薄弱。

总之,构成班级的主要元素是学生,建立班集体就是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在班级这样一个学生成长的平台上,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班规,提出适合学生心知发展理念,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为其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思想者园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