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文化看班级文化的构建
(2020-04-03 08:44:23)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班级文化 |
分类: 班级管理 |
我们都知道班主任工作很重要,但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缺少成就感、沟通不畅,大多数班主任都比较头痛,那么千头万绪的工作从何人手呢?答案有很多,但我们可以从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中所起到的作用得到一点启示:班级建设从构建班级文化开始。
首先,文化是什么?这是一个谁都知道,但谁也说不清楚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近百年来,许多人都试图从各自的学科来界定“文化”的概念,据说,目前对于“文化”的定义,已经多达两百多种。
在一个团队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文化”这个概念:就是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也就是说,在一个团队中,受同伴、时间、地域、历史的影响,在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的过程中,人们逐渐产生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产生大家都能接受的共同标准,这就是文化。
任何一个成功的团队都有自己的文化,而且他们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文化。海尔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海尔是20世纪中国出现的奇迹之一。这个曾亏损47万元的小厂,16年后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企业集团,年销售额达406亿元,并保持80%的平均增长速度。被美国《家电》杂志评为全球同行企业增长速度之首,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亚太地区最具信誉的企业,海尔总裁张瑞敏籍此走上全球财富论坛的讲台。《海尔,中国造》一书全面探讨了他们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出色的企业文化支撑起海尔这座大厦,他们坚信: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严格管理不让步
——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
——下道工序就是用户
——企业就像斜坡上的球
——赛马不相马
——企业要长第三只眼
——先有市场。再建工厂
——出口创牌而不仅仅是刨汇
从海尔的成功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企业文化的魅力。企业文化就是自己企业里别人无法替代的硬本事,也就是自己企业的核心价值,它不是应景式的,是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是自己企业的根,是大家共同的信仰。优秀的可持续发展的团队就是将这种核心价值与团队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后创造出来的。
班级是一个团队,也应该有大家认可的,愿意共同执行的准则,我们为何不通过班级文化的构建来建设我们优秀的班级、年级或学校,让我们的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化”的认识,让我们的团队更优秀呢?
我们该构建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其实现在各校的校纪班规就是“学校文化”、“班级文化”,但是那些对学生来说更多的是教师“要我做的”。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思考如何让学生自己产生“我要做”的欲望,通过自己对自己、他人、自然的认知,构建自己的班级文化。班级管理与企业管理是有共性的,那就是他们都是“管理”,我们可以学习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崇尚,学习企业管理的一些有效做法,把“推销自己、创名牌班级”作为我们的班级文化。
推销自己。现代社会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推销”已经不再是企业的专利,“自我推销”已经成为时代所需。不管你自己愿意与否,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在做什么,只要别人能看见你,无论你是站着还是坐着,你都在展现和推销着自己。推销的结果,主要在“产品”质量的好坏——你的优点是否突出或缺点是否太多。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一旦明白这个道理,他就会发现,其实在听课、学习、做操、劳动、与老师同学相处、文体活动、班干工作中等等,都是推销自己的机会,如果你要别人尊重你,你就会抓住一切机会,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就像狮子与羚羊的故事:在非洲草原上,每天早晨,狮子醒来就想,今天我要跑得再快些,否则我吃不到羚羊就会饿死;而羚羊醒来想的是,今天我要跑得更快些,否则我将被狮子吃掉,所以他们起来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向着太阳猛跑,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们把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看成是推销自己的机会,他会有意识地树立自己的形象,在他的座位旁,不会有纸屑;在他经过的地方,永远保持着清洁;在课堂上他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在同学需要帮助时,他会及时地出现。我们的学生就会多了一份文雅,多了一份潇洒,多了一份关心,多了一份努力;少了粗鲁,少了猥琐,少了冷漠,少了懈怠,把成长真正当作自己的事,自觉成长。
推销优秀的自己成为了学生们的共识是值得高兴的,但这还远远不够,没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做支撑,个体再优秀也是散兵游勇,在现代社会里还是难以生存。所以通过班级文化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什么样的团队才是优秀的团队呢?如果由我们给学生答案,学生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就无法达到“我要做”的效果。在媒体发达、信息通畅的今天,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寻找答案。因此在新接手的班级,我们可以开一个主题班会,讨论一下“名牌的价值”,如“阿迪达斯”、“李宁”的品牌价值,“奥迪”、“奔驰”的无形资产有多少?为什么有的品牌就可以比别人卖得贵?为创造品牌所要付出的努力是什么?学生在找到了相关的答案后,请他们用演讲、小品、辩论会等形式告诉同学,与大家共享,这样不用我们多说他们就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团队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什么?应该是团队精神的培养。潘石屹在《我用一生去寻找》中提到一个被评为“最好的进球”。这个“最好的进球”,不是因为球员射门漂亮,而是因为这个进球,11个足球队员都参与,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整体向前,层层推进,每个人都至少接触了一次足球,然后把足球传递到更合适的位置,一直到最合适的位置,就是那个球门前。换言之,每一个队员都踢了一脚,都用自己的脚参与了“磋商”、“共建”,显示出团队整体协调的美感。
日本有位作家说,中国人一个人时是一条龙,三个人时就是一条虫了;而日本人正相反,一个人时是一条虫,三个人时就是一条龙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这个民族缺乏团队精神。是的,几千年来中国特有的“麻将文化”对我们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影响,麻将桌上我不能“和”你也别想“和”,大家都耗着。可是现在的社会早就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社会,科技越发达,分工就越细,只有合作才能完成重大的科研任务,如纳米和克隆的研究。而且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都在“六加一”的家庭环境中生长,不善于沟通和交流,缺少合作精神。所以我们的孩子需要“最佳的进球”,需要具有团队精神。
“学习明星制”,是一种帮助我们达成这些目标的有效方法。
“学习明星制”,指的是在每次考试以后,学生们根据考试成绩和对自己同学的了解,选出十位学习明星。班主任可以根据这十位学生擅长的学科、性格、能力等,把他们分成五个组,由他们担任五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学科情况以及对组长的了解,选择加人一个小组;组长也可以根据本组的特点挑选组员,这样全班学生通过双向选择,每十多个学生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学生们在小组间展开学习竞赛,个人成绩成为隐私,每个组都以团队的成绩为,自己的成绩,自己的团队优秀就是自己优秀,团队的荣誉就是自己的荣誉,班主任取成绩最好的和进步最大的小组予以奖励。因此每个小组也有自己的团队文化,他们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代表自己团队文化的名字,如“起飞”、“小虎队”等,小组成员的学习在组长的组织下有序进行,由组长根据组内成员情况安排互帮互学,以便取长补短,如这位学生语文较好就由他担任小老师,那位学生数学不错就由他讲解难题,到要考试时,组长组织同学复习。这样学生就不再孤独,互相有督促、有鼓励。彼此间也学会了关爱,减少了消极情绪的产生。作为学习明星的组长,其责任心,组织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真正的团队精神就是这样产生的。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成长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的班级建设也需要自己的文化,有了推销自己的认识,并付诸行动,再有了团队共同遵守的准则——创建名牌班级,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自然就会成为自觉的行为,学生就会在这样的团队中共同成长。
(来源:广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