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班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020-01-10 07:27:33)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基本上还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教学班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细胞。每个教学班每周都开设一节班会课。班会课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安排班级工作,统一全班行动的重要场所。同时,更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统一全班思想的重要渠道。
然而,当前学校班会课普遍得不到学校和班主任的足够重视,没有把它放到应有的位置上。主要表现在:第一,班会课大部分只停留在布置班级工作的事务性阶段,班主任有话则长,少话则短,无话则变成了自修课。第二,有些班主任尚能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往往是零敲碎打,没有系统性。第三,遇到学习紧张时,班会课则又变成了智育课,被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所占用。总之,班会课往往是形同虚设,名存实亡,没有充分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其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德育功能。究其原因,主要三个:一是班主任思想上不重视,认为班会课可有可无,甚至把班会课当成一种额外负担。二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智育和德育这两方面,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三是班主任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不够,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以理服人。四是对如何上好班会课,特别是对如何利用班会课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少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
那么,针对上述情况,如何充分发挥班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呢?
首先,应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班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充分发挥班会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把班会课的德育功能落到实处。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同志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政治学科的任务,与班会课无关。其实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开展。不错,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班会课也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一些学校日常生活中暴露出来的具体的思想问题和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课难以解决的。而班会课具有及时灵活的特点,这些具体、过细的思想问题往往要通过班会课来解决。同时,在这一问题上还要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学校应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要教书先育人。然而,智育又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没有教学质量学校就没有生命。德育和智育对学校来说都十分重要,两者的关系是“为首”与“为主”的关系。我们应改变过去智育和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切实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把它放到应有的位置。
其次,要通过培训和自学等方式提高班主任的理论修养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业务水平。“教育人者先受教”,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在此就不再赘述。
再次,有充分发挥班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还要注意“四性”,即系统性、针对性、多样性、可操作性。
所谓系统性,就是一定时期内,班会课的内容安排要完整,要有计划。不同的年级围绕不同的中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达到塑造完善人格的目的。比如,从初一到高三六年的时间里,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又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合格毕业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班会课上,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期,应该突出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教材、采用什么形式?学校和班主任都应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和短期的安排。
所谓针对性,就是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身心发育特点和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说,系统的班会课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层次。如针对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知识积累少,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时期的特点,可着重对其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针对初三学生正进入青春期,独立性和叛逆心理增强的特点,着重进行民主法制、伦理道德和集体主义教育;针对高中学生年龄较大、知识面较广,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有的还面临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特点,着重对其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理想前途教育。
所谓多样性,就是利用班会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要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寓思想工作于各种活动中,不能简单地搞空洞无物、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在班会课上,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主题班会、分组讨论、演讲会、辩论会、座谈会、联欢会、现场作文比赛、模拟演练、书法比赛、灯谜竞猜,以及把学生拉出去搞社会实践、参加志愿者活动、参观访问,把英雄人物、劳动模范、专家学者、老红军、老干部等先进人物请到学校、班级作报告等“走出去、请进来”的行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达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教育人目的,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实效。
所谓可操作性,就是利用班会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实际条件出发,做到有计划可施,有教材可用,有方法可依,便于学校、班主任实施。这就要求学校政治处和团委组织力量制定出较为详细的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编写出一套较为系统的适合本校各年级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同时,在实践中还要发动班主任积极地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撰写有关论文,并通过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进行交流、探讨,从而不断地推动和完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