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9-12-27 07:43:09)
标签:

班主任

教育

班级管理

分类: 班级管理

张海花

  小学班主任工作细而繁杂。尤其是班级管理中,由于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阶段,学生身上突出的问题反复、频繁出现,往往使管理者手忙脚乱,觉得力不从心。尽管如此,如果能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冷静客观地观察、分析,就会发现这里面有规律可循,并且规律无处不在。

  一、班级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1.学生年龄在增长。这其实意味着学生在不断的变化,如身高、体重等的变化。学生年龄增长看起来平常无奇,但如果同学生管理结合起来便有了一定意义。如:学校运动会上,在低年级本来身体瘦弱从来没有参加过比赛的同学,到了高年级却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正是由于学生的生理发育期不同,生理变化快慢不一,跟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选拔产生了直接关系。原来的“小个子”可能成了跳高健将;而原先的跳绳能手一旦身体“发福”,速度也可能大不如前。再如:学生到了高年级,劳动分组跟低年级也很不相同:低年级学生力气小,扫得慢,不得法,这就需要每次打扫多派人手;而到了高年级就有了变化:学生会打扫了,速度快了,就可以腾出一部分人手做其他事情。还有,学生的年龄增长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做有心人,紧跟学生成长的脚步,随时留意学生动向,及时发现问题或捕捉到学生变化中的闪光点,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2.学生的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成人化,思想日渐成熟。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分成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或者小学生、中学生,更不能用固定的眼光来看待。以前,笔者每天到班次数也不算少,但更多的目的是想从行为上监督学生,看看有没有出什么乱子,没能真正跟学生在心灵上进行沟通,一件偶然的小事对笔者触动很大。今年教师节,几个学生到家去给笔者送节日贺卡,他们在门外小声商量了很长时间:谁敲门,谁先进门,见到教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找什么话题……在学校,笔者从未听到学生这样周密的事前安排。笔者把学生让到家里,学生们刚开始很拘谨,后来无话不谈,内容从学习到生活等很多方面。这让笔者很吃惊,没想到自己一向认为天真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灵世界竟如此丰富多彩。仔细一想,原来是自己看学生太格式化、固定化了。慢慢地笔者跟学生私下接触多了,再到班里去,与学生的谈话态度就平和了许多、平等了许多,学生也变得愿意和笔者接近,有时还跟笔者开个小小的玩笑。

  3.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在不断深化。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日益全面,程度日渐加深。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制度的管、压、卡和空乏的说教越发显得乏力,即使有些作用,也只是表面的、暂时的。比如:班会上同样让学生谈理想,低年级学生态度往往很认真,即使他们对理想的认识并不清楚;到了高年级就不一样了,再说出同样的话可能其他同学就要笑了。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理想和目标既是现实的,又是模糊的,总觉得离自己很近又很远。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对事物认知的变化要求,随机而变地变换管理思路。

  对于学生成长过程是动态的这一方面,笔者认为有两点值得总结:一是这一变化过程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存在着不和谐的状况从而决定了其思想发展不是同步的,甚至会走向正负相反的方向;二是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同样是情绪化的,其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这两个特点告诉我们,师生之间不是手和弹簧的关系,不是压制和被压制的关系。教师应顺应规律,把握动向,注意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班级管理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学生的特点和管理的动态变化决定了整个班级管理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曲折是变化,而前进是方向。刚接任这个班时,面对60多个思想活跃的小学生,笔者真有点无所适从:上课噪音一片,下课打成一团;好话说尽,讽刺不断,学生仍是我行我素。通过对班级现状的分析,笔者发现问题虽多,但产生的主要根源基本相同,那就是学生对新来的教师不认可。表现形式就不一而定了:原来的捣蛋生乘机兴风作浪;自制力差的认为解脱了枷锁,随声附和;就连平时循规蹈矩的好学生也是蠢蠢欲动,准备见机行事。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一些认为有了出头之日,见到了曙光的学生紧紧跟在笔者的左右。所有这些促使我无论在教学上还是管理上都力求科学化。教学上转变观念,把减轻学生负担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起来:上课时,做到内容明确,有针对性,作业从简;辅导上重视差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管理上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疏堵结合,收到了较好效果。由此可见,相对混乱的时期,也是学生行为矫正的准备期。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高潮、有低谷、有反复,但总体上是向好的方向转化,只要从细处着手,有韧性、有耐心,工作效果就比较理想。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有其自身的规律,同时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1.学生思想和性格的可塑性是管理好班级的前提,决定了其日常行为的可控性。再大的孩子也是孩子,思维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要能给予合理的引导,就能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教师的责任心是管好班级的关键。工作中,笔者常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学生问题的多发期常常是教师管理上相对放松到相对严格的临界期。当自认为班内状况较好时,思想上不自觉地放松警惕,各种问题便会接踵而来。责任心的到位与持续时间决定着问题出现的大小和频率。因此,笔者时时提醒自己,问题无时无刻不在,要当好学生的保护人,做到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尽到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

  3.学校大环境是管好班级的保障。学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给班级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使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不过在班级管理中,有许多难以预知的不确定因素,需要教师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