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良好的班集体
(2019-12-23 07:45:24)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建设好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良好的班集体是促进少年儿童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少年儿童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充分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手段,也是使班级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科学地构建班集体是广大班主任正在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进行多方面的组织、管理、教育和引导。
一、确立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形成和巩固是以共同奋斗目标为前提的。奋斗目标提得适当,可以使个人和集体有所向往、有所追求,对全体学生也有极大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正如马卡连柯说的:“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道路。”一个班集体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班级就有了前进的方向,班集体才有凝聚力,才有团结的基础。如果一个班级没有正确具体的奋斗目标,集体成员就不会有统一的行动,集体就失去了方向,就会散漫。因此,不断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向新的目标奋发进取。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级工作的灵魂。怎样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呢?
1、目标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因为目标是组织、引导班级学生共同活动的风向标,班主任所提出的目标既要符合教育方针和学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又要针对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任何偏离这个方向的班级目标是不正确的。班集体提出的目标可以是争做“红花集体”,也可以是“在家不当小皇帝,在校争做小主人”等。
2、注意目标的针对性。要注意选好突破口,要选择那些学生最关心、最敏感,经过努力最容易取得成效的目标作为突破口,让他们尽快取得成功,体验到实现目标的欢乐。
3、注意目标的激励性。目标要有吸引力和鼓舞作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尊心和进取心,提出的目标过高或过低都缺乏激励性。
二、选择、培养干部,形成班集体的核心
一个班集体没有自己的积极分子,没有骨干队伍,就形成不了班集体的核心力量,也无法形成团结一致、稳固、安定的班集体。而形成集体核心的关键在于选择和培养小干部。在选择班干部时,首先要确定班干部的标准,即:性格开朗、能带头干事;有一定的活动能力或某方面的特长;有是非观念;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好。选举时应采取公开、公正、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选举。选择班干部是建立班集体核心和骨干队伍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班干部的教育和培养,要把培养和使用结合起来,要把具体指导和放手工作结合起来,要向他们讲清意义、明确职责,树榜样、学典型,现场观摩本领,放手让班干部工作,对于班干部既要关心、爱护,又要严要求,要注意抓好班干部的辅导工作,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可实行班干部轮换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等。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
经常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各项活动,使班集体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班级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班集体就越团结,越朝气蓬勃。班级活动的范围要广泛、形式要多样,除各科教学活动外,还必须组织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少先队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生产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少先队队会,特别是各种主题活动。新世纪的少年儿童聪明、好动、好奇、好模仿、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善于思考、精力旺盛等,因此,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教育团结他们,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四、形成良好班风
从某种意义上讲,班集体风气的好坏,班主任有很大的责任。良好的班风表现为:纪律严明、班委会健全、齐心协力、集体主义观念强,有班级荣誉感,全班同学团结上进。
作为班主任,对班集体的运转起着疏导组织和建设作用。如果班集体出现纪律松散、集体观念淡薄,班干部工作松软的情况,就应该从班集体的规章制度建设、学风建设以及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上寻找原因,看看这些方面的工作力度是不是够了,各项措施的落实是不是到位了。
总之,班主任在这些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一直是高明的“导演”,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变化。只有如此,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才能不断升华,班主任工作才能搞得更加有声有色,才能培养更好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