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公平问题
(2019-10-25 07:39:23)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牛巧如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或与同学、学校、教师、职工,或与社会各方面偶尔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我们在班级管理上应大胆探索,实行动态管理,有效地克服以往班级管理的弊端。
一、使班级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功能达到和谐统一
班集体也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这个小集体中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班主任要正视这些消极影响,及时引导学生,让班级走向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现在教学讲究发扬学生的个性,但是发扬学生个性并不意味着任由学生发展,使班级管理难以进行。
作为班级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科学管理,平等对待,在班级中形成一种真正民主、和谐和宽松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要正确处理非正式小集体
在每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由于兴趣爱好、特长等原因,都会自发组成一些小的团体,我们称之为“非正式小集体”。这种团体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之余,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娱乐、休闲是生活和交往所必须的。从这一方面来说,它弥补了班级集体管理的不足和缺陷,可以使班集体处于一种欢乐和友爱的气氛之中。当然,学生非正式小集体也有盲目性、消极性。比如,有的过分热衷于小集体活动而不关心班级大集体,不愿担负班级工作;有的具有排他性,不团结同学;有的甚至制造恶作剧,违法乱纪。如有一次,学校进行卫生大检查,全校学生几乎都在打扫卫生,不放过任何一处死角,很显然为了争取流动红旗,他们都在努力付出劳动。就在打扫完还没大检查的时候,有几名学生在其他班级的卫生区里投放了一些垃圾,显然这次卫生大检查,他们班得到了流动红旗,但事后有人举报了这件事,并撤走了流动红旗。我作为班主任,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从侧面教育他们,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从正面获得荣誉,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真正付出才能有丰收的果实。我认为,作为班主任,要真诚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对他们耐心地做工作,消除他们心中的不良念头,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如果班主任在教学中,无法正确认识这种小团体,认为它们的存在破坏了班级的正常运行或者班级的团结,而对之采取打击、取缔的方式,那么这将会严重影响班集体的发展,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敌对情绪而不再以班集体为荣。因此,班主任要对各种类型的小团体多了解,要对它们进行引导和帮助,使它们与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一致起来,为了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对问题学生总体上应坚持无歧视原则
班主任对问题学生应坚持“无歧视原则”。歧视“问题学生”是班级管理中最普遍的现象。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座位安排上歧视“问题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在安排学生座位时,并不是根据学生的身高、视力等原因,而是按照学生学习成绩的优秀与否来安排。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前几排,而成绩落后的学生则成了“后排专业户”,成了教师教学中的边缘人。
2.教育评价中歧视“问题学生”。一个“优等生”偶犯小错,仍然受到班主任的喜欢,而一个“问题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班主任会“从重处理”。所以,教师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公平地对待“问题学生”。“教育中的许多偏见和失败,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班主任应深入了解每一个“问题学生”,尤其对学习差,行为落后的学生,更要透过表象,寻求原因,把握特性。例如,在我教的班级中,学生大多调皮、好动、不愿意学习,课后作业总是想方设法不交或拖交。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不仅影响也会破坏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作为教师对这种风气不能视而不见。我注意观察发现,有些学生调皮、不好学,但他们的自尊心却很强,很渴望得到老师表扬。针对这一特点,我注意观察他们每一点进步,及时地给予他们肯定。如学生方强,我在一节课上确定并肯定他的答案时,他刚开始一愣,并停顿一下,我及时鼓励他说:“非常棒!”但我知道他不但需要我的肯定鼓励,还需要大家的鼓励,于是我便问大家:“他说得对不对?”全班同学一起大声说:“对。”我能看出他非常开心。从此以后,我发现他不但上课认真了许多,作业也好了很多,我经常会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他的每一点进步,有时他也会留下只言片语,作业成了我们之间沟通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瞬间,并使它成为学生头上的光环,因为鼓励和引导学生往往比批评和压制他们的行为好得多。
总之,作为班主任,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满腔的热忱,科学的方法,树立公平的理念,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