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2019-10-22 17:31:59)
标签:
语文作文学习方法 |
分类: 学好功课 |
素材挖掘:
【素材清单】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结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写作素材】
1、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2、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3、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4、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努力了千百年,明代的“万户”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面对天疆的挑战,面对苏美航天成果的挑战,面对航天征程中的一系列困难、障碍,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这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表现了中国人民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的顽强勇毅的精神魅力。
【素材激活】
梅花香自苦寒来
杨利伟是“中国航天第一人”,为了完成载人航天任务,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离心机训练要做8个G(8倍于地球引力)负载,持续时间40秒;水上应急训练,杨利伟每次跳水时都要呛水,半天缓不过劲来。正是靠这些刻苦的训练,杨利伟书写了中国航天史的崭新篇章。在保存列夫·托尔斯泰手稿的博物馆里,托翁许多作品都不止一种原稿,这些原稿浸透了托尔斯泰勤奋的汗水。从这一定意义上说,是这种“苦寒”,造就了这位世界文学巨匠。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依靠自己”“知难而进”“追求梦想”“大国崛起”“自力与自强”“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信心与成功”“面对挑战”“传递”写作观点和写作话题中。运用时,可结合中国航天人在“飞向太空的航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最后取得成功,为国家民族争得尊严等方面去挖掘运用。也可以从成功的取得是依靠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的角度去展开论述。还可以从有梦想才会有成功的角度去分析。
【运用范例】
(一)你在一个清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绝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钱学森
苍凉戈壁滩上,航天城高耸入云;茫茫大草原上,回荡着神舟飞船几度凯旋的豪迈与激情……
纵观历史,当年中国科学家还面对着一张张白纸,一个个难题,一重重疑问,而前苏联和美国已经进行了上百次太空飞行。谬之千里,差之毫厘。起步晚,如何迎头赶上?虽然有巨大的沟壑,但当一个民族积蓄多年的能量集中释放,她的跨越速度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十几年时间里,中国人完成了别国几十年的跨越:中国不仅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而且成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的国家。
正是中国航天人的光辉实践,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创造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