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2019-09-29 22:49:10)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高效课堂 |
唐登虎
一、高校课堂的定义
所谓高效是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里完成其他人更多的任务,而且质量与其他人一样或者更好。而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
教师上课无精打采的精神状态,会使课堂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杂乱无章的板书设计,错误混乱的语言表述、不规范的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的无效劳动;缺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是低效;教学环节繁杂的课堂教学与有效教学相矛盾。
也点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教师较高的综合素质,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巧妙的教学活动设计,是有效教学的载体;精准的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保障恰当的环节过渡,使有效教学更完美。
这篇文章写的是课堂的有效性研究的一些心得,现在是高效课堂的研究,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上升了一个档次。
二、建设高效课堂的背景
1、高效课堂出发“原点”,解决“两率”一高一低的问题(即课堂精力流失率高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常态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精力流失多,相对效率低,既然是高效课堂就要解决掉这个问题,才能称之为高效。
2、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其实,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3、实现“三个”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我的理解,当今的时代,学生知识的掌握重要,学生素质提高更重要。高效课堂的行为该将保证学生的精力流失、素质的提高放在第一位。
二、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
A、课堂效益: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学生投入的多少跟课堂效益是成正比例的。
B、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C、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D、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E、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
F、教学目标: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的理解是杜郎口学校校长崔其升的一句话说: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及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转化成技能。
三、高效课堂的常规模式
1、时间划分: 10+30+5
2、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3、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构建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A、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学即学生在导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B、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
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主复习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交流复习心得,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帮教,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公示在黑板上。(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难,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复习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C、讲评课:“自纠、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纠——公布答案,自纠错误
教师简要分析考试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发下试卷后学生先自主改错,教师公布答案后,学生对照答案查看自己的改错情况(限时)。教师将阅卷过程中统计出的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学习小组。
2.合作——错题解剖,组内交流
小组内将分配到的错题深入解剖,从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总结已知条件、分析存在陷阱、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准备展示。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根据分工情况,各小组推荐或老师点名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包括读题、审题、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其他同学从上述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点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讲评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我的理解是教无定法,但教要得法。高效课堂的常规模式我们要理解掌握,时间的要求是基本,环节的把握是根本,学生的参与是目的,导学案中的问题设置一是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要起到“导学”的作用;二是要具有典型型、弹性性,有坡度。
四、高效课堂的课堂要求
1、文本挖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2、课堂形式:合作学习,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3、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4、预习、展示、反馈的具体要求
A、预习: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B、展示: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分为: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C、反馈: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6、小组的要求和评价:
A、分组: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
B、
C、小组学习:可概括为“1:6教学法”——1个教师负责解决6个组长的问题,调动掌握6个小组的学情;每个组长负责解决6个组员的问题,调动掌握每个成员的学情;
D、即时性评价:教师上课要抓好小组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E、分工:组内“小展示”由组长负责,班内“大展示”有教师负责。
五、高效课堂的评价
1、从师生的关系评价:
传统课堂是“地心说”,教师是“地球”,课堂教学学生要围绕“地球”转;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
2、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
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3、“三看”学生:
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4、“四看”教师:
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还要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
5、评课三看:
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规定“讲”绝不能超过12分钟;
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
三看教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