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效课堂之“教学系统”

(2019-09-13 22:40:28)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高效课堂

这里所讲的教学系统,是指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概念,一般所指的高效课堂是一个狭义的教学概念。

一、高效课堂教学系统元素

包括:目标、理念、主张、原则、组织、流程、模式、评价。

1、目标:基于知识性学习素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从学会到会学、进而创学的飞跃,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体验、学会在合作中的交往、共享。

2、理念: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衍生出来的教学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

所谓“动”?包含“三动”:身动、心动、神动。身动即身体动;心动即心有触动;神动即全神贯注。

3、主张:

好学校是一方池塘;

学校的产品是课堂;

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必须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能让学生学进来并且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教师即学习和成长的“条件”;

教室应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验室”;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信仰;

教育即从儿童出发,认识学生,儿童是教育的第一课程;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

管理不是管束、控制、囚禁而是点燃、激发、唤醒;

4、原则:少讲多学、先学后“交”(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自主学

5、组织:小组学习为基本的课堂学习形式,组内合作、师生互动。

6、流程:自主、展示、反馈。

7、模式:五步三查模式。

8、评价: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评价,即验评组、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二、高效课堂的内涵

1、课堂实然目标:课堂教学改革走过了一条从传统低效、负效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过程。通过改变课堂结构,旨在最大幅度提升单位时间效益,原则是让每一分钟都有价值意义。唯此,才有可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健康、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

2、课堂应然目标:课堂教学改革走过了另一条单纯追求掌握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终身发展能力的路径。课堂教学的核心应该是体现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飞跃——课堂即成长,即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能力,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成长,关注“人”本身,因而高效课堂才会被描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3、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使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个性的学习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的智慧、高潮、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让“现场”服务于预设。

4、概念简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超市:体现的是对“学生”和“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同时要求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和多义性,琳琅满目、各取所需,谓之知识超市。

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认识、思想、价值的变化带动课堂发生“质变”。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灵魂的跑马场。

5、高效课堂的理念

它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达”。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课堂的“六字箴言”,落实成方法恰是——独学、对学、群学,自学、展示、反馈。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主体,高效课堂的理解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

高效课堂的变革意义体现在:重建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

6、高效课堂的五个教学原则

1)分层原则: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2)选择性原则:“超市”体现出的学习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

3)整体教学原则:整合教材、知识迁移,上挂下联、左顾右盼、举一反三;

4)展示教学原则:展示解决了学习内驱力,展示即发表;

5)反馈调节原则:注重问题暴露,强调“当堂决策”。

7、目标: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让教育回到“以人为本”上来,建构“四新”教育学,即“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

1)解决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冲突;

2)解决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冲突;

3)解决学生个别发展与全体学生发展的冲突;

4)解决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冲突;

5)解决师资不足、受制于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等学校发展的现实困局;

6)变厌学为乐学、厌教为乐教,改善师生关系,让学校充满魅力;

7)解决知识与能力结合的难题,把时间和能力还给学生;

8)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