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激励机制的建立及其功能
(2019-08-27 11:32:59)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刘燕
建立班级激励机制是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学生全面、 主动的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班级激励机制的建立
1、建立班级激励机制的基础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保证
“学生的主体性”一般是指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而建立班级激励机制的目的正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在建立班级激励机制过程中,班主任起到主导作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如下方法:(1)让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目标的确立。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必须有一致的目标,这个目标越为集体成员所认同,这个集体越有凝聚力,目标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越大。因此,必须让学生参与班级建立目标的确立,使全体成员明确班集体的建设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实现目标的自觉行动。(2)让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班级管理是教务管理的最基础的内容 ,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最为贴近。多让学生参与 ,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责任感就可以更好的达到激励的目的。(3)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带有奖惩性质的评价活动,是树立班级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评价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要力戒主观武断,个人包办,要对学生正确评价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事实上,对学生品德、学习、工作等方面的评价,学生最有发言权。
2、建立班级激励机制的关键是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基本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即: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然后产生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此不难看出,“需要”是人们积极性的源泉,建立班级激励机制,一要为满足学生合理的、积极的心理需要提供条件和可能,从而提高需要的迫切程度,促成并强化动机;二是要有意识地施加教育的影响,刺激学生形成更高层次的需要,形成新的循环,促成新的发展。简而言之,就是要通过满足需要、解决学生行为的心理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二、建立班级激励机制的宗旨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1、班级激励机制应该是一种全体激励的机制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激励往往是班主任对被学生实行的单向而行的激励模式,其结果是造成受激励的对象少,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不高,甚至会出现不健康竞争,影响班级的凝聚力。而全体激励面向的则是全体成员,使每一名学生即是激励的主体,又是激励的客体,从而使激励产生最大的效益。
2、班级激励机制保证学生的各方面全面发展
全面激励是要把激励的触角伸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一是要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培养,除了要通过激励手段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之外,在德育活动、体育活动和美育活动之中也要尽可能地运用激励的方法,保证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健康发展;二是要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情商亦称情感智力,情绪智力。
3、班级激励机制的建立鼓励学生主动发展其个性特长
一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二是鼓励学生健康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当学生在自己的特长方面取得成绩时,要适时适度的予以表扬和鼓励;三是要善于取长补短,因势利导。
三、班级激励功能的发挥
1、导向功能
这种激励的主要功能在于它可以通过目标实施过程中的反馈强化,目标达成后的成功感激励学生,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前进。
2、驱动功能
驱动激励的功能在于它可以通过和谐、愉悦的同学关系,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及富有情谊的活动,营造积极有益健康宽松的心理氛围,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
3、发展功能
发展激励的功能在于通过大量的情景性、情趣性、发展性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管理、评价、总结,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特长 ,从而收到激励的最佳效果。
四、结束语
教师激励学生,这是学校教育激励机制的一贯方法。然而,激励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活动的矛盾的统一过程,这个过程既有教师的诱发和引导,又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接受,双方都有其主观能动性。其中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激励引导学生的自主意识。教给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学生的品德和心理素质的不断完善,使他们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对工作和学习保持向上的热情。
总而言之,激励机制管理教育学生,可促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老师的言行,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言行对学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十分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希望从教者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修养,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