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2019-06-24 15:53:08)
标签:

教育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我认为,有效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一)经验主体阶段

所谓经验主体阶段,指的是教师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积累,刚刚成长为有效教师的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有效教师特别擅长以学人之长来提升自我,其优点表现在:

1. 能与学生有效互动。课堂语言逻辑清晰,口齿清楚,能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能清晰地剖析教学难点,并与学生互相探讨解决难点的最佳方案,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而提高。

2. 能实现多样化教学。首先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注重班级教学、小组学习与个别辅导的和谐融合。其次,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综合运用语言传授、普通教具演示和多媒体展示,把学生的各种感觉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3. 能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通过组织提高学生学习成功率的教学,增强学生自信心,增强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布置分层次作业,让后进生也能自主解决问题,产生学业成就感;考前让学生回忆并口述一些美好的事情,用积极情绪去消除紧张心理。教学生学会运用心理暗示法去驱除解决难题的恐惧感,坚持探究,直至成功。

但是也应该看到,经验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虽能学习他人之长,开展有效互动、多样化教学,但还停留在模仿榜样的层面,还没有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思想以及个性化的教育风格。他们虽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功率,但是还没有总结出个性化教学实践策略;他们尽管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但仅限于操作层面的运用,没有把这些教学理念与经验同自己的个性特长有机融合,没有科学地提炼出个性化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因此他们必须继续向前发展。

(二)后经验主体阶段

处于后经验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已经摆脱了机械模仿榜样展开教学的羁绊,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创新了教育策略,进入到指导本校及周边学校教师教学业务并作教学策略示范的那个层面。   这一阶段的有效教师的鲜明优点是:

1. 他们是善于反思的研究型教师。他们追求实践、反思、研究三位一体,反思贯穿于他们的专业发展之路。他们的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而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更深层次的对话。他们通过反思来获得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 他们能运用自己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教学手段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感染力很强,教学效率也很高。他们能凭借个人的教学魅力,将“任务导向法”的效能发挥到很高的境界。

“任务导向法”源自“任务驱动法”,强调任务的导向和调控作用,是当今多数名教师都喜欢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属于探究型教学模式,其最大好处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任务导向法”突出目标教学,强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而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后经验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大多是实施任务导向教学法的高手,他们都能依靠自己的特长熟练地完成划分任务、执行任务和知识升华三个步骤。其依据教学任务协调学生个体差异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是经验主体阶段的教师不具备的。

但是,这类能力中属于名教师个人特长的元素往往较多,只能欣赏,难以有效推广。许多后经验主体阶段的教师自己也感觉到,他们亲自去给普通教师做示范,手把手地教,可那些受众都是机械模仿,学不到优秀教法的神韵。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这些名教师的成功因素中个人特长的占比过高,一些他们娴熟运用的好教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教师使用。

这种不可复制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处于后经验主体阶段的教师教学境界的进一步提高,也影响了他们所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推广,他们必须寻找好教法有效传承的突破口。

(三)认知主体阶段

处于认知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成功地解决了好教法的有效传播问题。因为他们积极探索、努力提炼自己所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普适性元素,逐渐剥离了特长发挥等个人专能质素,最终构建成了能有效指导其他教师教学实践的教育理论。

处于认知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自主建构的教育理论,之所以能有效指导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就是因为他们的教育理论立足于课堂教学,成功归纳了有效教学的发展规律、调控规律、策略运用规律、有效互动规律,并将遵循这四大规律的方法,有效地传授给了其他教师。然后带动其他教师一起依规律施教,促进整个区域教学水平的提升。这四个规律是:

1. 有效教学的发展规律。有效教学的发展规律包括:教学活动对学习个体所提出的要求与学习个体现有发展水平的相差度的协调发展规律、教学活动本身组织结构的发展规律、学习主体对教学活动自主介入的有效规律、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科学规律。通过理论阐述,有效教师能向广大教师传授遵循这四种教学发展规律的有效方法。

2. 有效教学的调控规律。指导教师对教学速度、密度、难度进行及时调控,一切以学生的接受水平为依据,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受到刺激,从而自主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建构知识体系。

3. 有效教学策略运用规律。强调启发式教学,通过揭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启发式的方法有很多,如目的启发、问题启发、比较启发、直观演示启发、形象描述启发等,最终追求的是最优启发效果。

4. 有效教学的互动规律。强调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对话环境,这一环境是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的前提条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的核心,是师生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学习交流,追求师生之间的互相关照、互相包容、共同成长。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帮助学生找到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进而从狭隘走向广阔。

认知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基于对有效学习的个性化认知,凭借揭示与阐发教学的普遍规律,成功地构建起了具有创新意义与推广价值的有效教学理论。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他们还要在教育教学艺术上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价值主体阶段

处于价值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他们不仅能够成功地构建起具有创新意义与推广价值的有效教学理论,而且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实践,进而不断地完善自己所构建的有效教学理论。他们甚至敢于否定原先的本我,重新站在新的教育理念上塑造一个全新的本我。他们在不懈的人生追求中,彰显着教育的价值、人生的价值与存在的价值。

他们在教师专业发展先行梯队中体现出来的最大价值,已经不是通过理论引导与实践示范教会其他教师遵循静态的有效教学规律施教,而是致力于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创新,教会其他教师在动态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和谐发展,从而把本校乃至本地区的有效教学水平提升到新境界,且这种提升与他本人不断超越自我一样,处在渐进的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处于价值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在遵循有效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1. 追求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和谐。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的精心预设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但教师对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与发展性的预测是不可能完全准确的。因此,实现有效教学、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就是追求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在预设的基础上给学生留有生成的空间,教师教学的灵气与智慧就表现在如何结合预设有效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新知识这方面。当然一节课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并不等于屡试不爽。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变化,教师还要体现应变价值,不断追求新的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2. 追求接受与探究的动态和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以较少的时间学到较多的知识,这是“接受性学习”的长处。但是在“知识爆炸”的形势下,单一的“接受学习”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已成为新任务。终身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在于探究能力的构建。因此,有效教师在发挥“接受性学习”长处的同时,都能促进学生的“探究”体验,使之在探究中有效学习,不断追求接受与探究的和谐,通过探究来发展能力、收获知识。   3. 追求自主与合作的动态和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行为,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注重人际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有效教师在教学中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仍然不忘自主学习的责任,不断追求自主与合作的和谐,用合作来弥补自主的局限。这是处于价值主体阶段的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4. 追求部分与整体的动态和谐。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关注课堂细节之美,如对教材如何处理、教具学具如何运用、演示实验如何操作、教学时间如何掌握等,也更重视教学的整体效果,如教师能否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有效调控学习方式,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科综合素养,注意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追求教学环节部分与整体的和谐,召唤完善的学习内容结构。

总之,处于价值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都是一些不满足于已有成就的人。他们与时俱进,不断构建和谐的教学状态,又不断自我更新,引导周围教师的教学实践与专业发展。但是,他们的价值更多体现出的还是“力”——教学影响力、自我超越的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力。他们还需进一步努力,把“力”转化成“美”。

(五)审美主体阶段

处于审美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已经是教育艺术家了,他们在教育教学上实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在教育研究与运用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在个人发展方面实现了学科知识与综合知识的完美统一。因此,他的每一篇教学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育细节无不体现着教育智慧,无不体现着教育之美。观摹他们教学的过程、欣赏他们作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令人无比欣悦的审美过程。

在教育艺术家眼中,教学是艺术的科学,也是科学的艺术。科学性和艺术性,犹如人的身体和灵魂,没有教学科学,教学艺术就失去了灵魂,没有教学艺术,教学科学就失去依存的载体。在教育艺术家的运作下,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1. 展现教学内容的科学美。他们做到了教学内容定位准确,教学要求合理,概念准确,基本点、重点、难点不仅得到突出和落实,还能以美的形式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他们注重教学内容更新与拓展的科学性,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的与时俱进,合理地导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展现了教学内容的科学之美。

2. 彰显教学方法的艺术美。他们实现了教学语言精练、生动且与教学内容和谐融合的艺术美,教学方法、手段高效创新、实事求是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有效地为“教会学生学习”服务,他们娴熟地运用一些教学艺术:随堂举例的艺术、运用教具的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教学体态艺术以及教学板书艺术,彰显教学方法的艺术之美。

3. 明确二者的关联性。他们在对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教学设计,既要明确教学的核心内容,又艺术地融入与核心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学方法。他们明白:只有把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联性掌握了,才能运用创新的教学艺术把核心的科学内容(即教学内容)清晰美观地展现给学生。

处于审美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主要通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向我们展示教育的魅力。

三、结论

笔者认为,上述有关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理论体现出了有效教师的发展方向。当然,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内在因素的作用。如果一个教师自己没有专业发展的需求,没有成为有效教师的愿望,没有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理想与实践,那么再好的外部环境和保障条件都不会发挥作用。没有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的发展也失去了有力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教师的自主发展需求,是贯穿这五个阶段的主线。

(中国论文网 https://www.xzbu.com/9/view-319585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