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

(2019-06-10 19:47:56)
标签:

教育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四部分的“保障措施”第一条,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调了教师的发展和他的专业成长,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学科教学的语文教师,他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对语文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等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曾经提出一个论题:教师能够走多远,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论题,也就是教师成长的论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入,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其规律和过程,一般来说,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通常包括适应期、发展期、高峰期和成熟期这几个阶段。

我们认为,适应期应该是大学毕业后走上岗位的12年,这是角色转换期。因为角色由学生转换为教师,这时,新教师需要思考如何适应这一时期的岗位和角色的转变,并作出努力。而发展期一般需要68年,也就是在岗10年之内,这一时期希望新教师能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创新才能,从而跨入骨干教师行列。高峰期一般是在在岗的1520年间,教师形成有个性的职业技能,有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主持有活力的教育活动,这一时期的教师将被社会公认为“名师”。成熟期则是指在高峰期以后,教育经验最丰富、知识能力最扎实、创造欲望最强盛、综合素质最稳定的时期,代表着硕果累累的收获时期。这四个时期,是教师普遍的成长过程,当然,有可能会有“早熟期”,这需要教师本身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成长环境优化的影响。这种百倍的努力和付出,以及成长环境形成影响,就形成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劲助力。

一、助力来自知识引领

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有专业意识和情感,热爱语文教育事业之外,首先就必须有语文专业知识和能力,包括了语文学科知识和能力、语文教育知识和能力、语文教学实践知识和能力。学科知识和能力是语文教师在不同阶段获取的具有学科特点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包括字词、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学科知识和能力。语文教育知识和能力是语文教师成为教师所必备的教育知识和从事语文教育的能力,包括教育心理学知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语文教育执行能力等。语文教学实践知识和能力,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可以是教师本身通过实践活动直接获得的,也可以是从其他老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间接获得的。一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这些知识和能力。历史上任何一个有成就的语文教师,如语文教育名家叶圣陶、于漪、魏书生等,都是因为具备了扎实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和能力,才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上建功立业。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内涵与文化素养,教学上才有可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因此,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必需的知识和能力,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一点,连已经成长的名教师也深谙此理。浙江特级教师盛新凤在教坛崭露头角后,还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利用在北京学习的三个月期间,沉下心静静地读书、思考,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成名后,还坚持读教育博士,不忘给自己充电。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师本不是万能博士。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反思和实践,才能在专业上真正成长起来。

二、助力来自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通过反思,能使人扬弃旧有的教育教学思维模式并生成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新能力,实现自我超越,达到专业成长。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语文教师的反思,我认为应该包括反思教学(观念),即及时对自己的语文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进行反思,作出调整校对,辨明方向;其次是反思过程(实践),对自己语文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能够进行足够的反思,检讨得失,“择其善者而从之”;另外是反思效率(结果),对是否实现了语文教学的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进行自我反思,尤其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目标达成,及时进行阶段性或终结性的估测与反思和评价。

自我反思对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不可或缺的,而反思的形式是多样的。写课后反思、写教学随笔、写教研论文等等,都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后促进教师探究意识的内化,使教师的学习和探究向深度推进,从而使教师在专业成长中找到方向和目标。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通过探究名师案例反思自己的教学,李镇西通过写教育叙事反思自己的语文教育过程,这些名家,都是坚持教学反思的表率。

三、助力来自实践过程

实践出真知,这是至理名言。成长中的语文教师,更需要积极参与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否则教师只能会成为无水之鱼,更谈不上成长。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有效推进,才能早出快出成果。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顾泠沅曾经说过:“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 顾教授明确指出行动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要提高在职教育有效性,这就说明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来丰富和验证理论与假设,这样,教师的专业成长才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彼斯纳也曾经指出,教师成长就是经验加上反思。教学经验是从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取的。可以说,没有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不用经过日常教学的“实战操练”的,也没有一个教育名师名家的成长,不是在教学实践中摸打滚爬出来的。因此,语文教师要敢于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在行动中学习和研究,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另外,教师通过亲身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不平常的付出与收获中,你也容易从中获得教育教学的成功感,从而激发自己的敬业激情,获得教学的原动力。

四、助力来自同伴相助

其实,教师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并不是画地为牢,闭关修炼的,它需要通过一个开放式、群体式的教学平台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学实践中的自我锻炼,也需要群体力量的相互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其他老师的课堂实践活动,虚心请教,参与集体教科研活动。比如,平时多一些观摩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认真做好课堂观察记录,思考并写出自己的评课感受体会,用于请教长辈同行,就能够从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汲取养分。“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更多地与其他教师组成成长共同体,共用读书、学习、探究、实践、反思等等,做到同伴相助,共同成长,这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并不仅仅如上所述,比如,还有期待的助力,这些期待除了教师个人的自我价值期待以外,还有包括教育评价部门的期望、学校的管理者的期待、学校同行的期待、学生家长的期待等,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之,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有的来自外部环境,有的来自内在因素,两者不可或缺,但内在因素往往要起关键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 https://www.xzbu.com/9/view-10146994.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