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学习能力
(2019-06-01 09:49:45)
标签:
教育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学习者。那么,教师的学习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永葆学习热情的能力
生活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对活生生的流动的学生,教师必须有热情去接受一切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伐、学生的步伐。如果教师面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样的作文题都束手无策,很难想象他的学生会有什么灵动的思想。作为语文教师,更要求是个杂家,天文地理、电脑航空、高科技前沿都应该收在自己的视野之内。教师要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高屋建瓴地提出意见,必须具备思想上的前瞻性,知识上的广博性。这就需要教师永葆学习的热情。
2、对本专业知识的研修能力
魏书生、钱梦龙、于漪都不是科班出身,但都通过自学首先自己找到了学好语文的途径,然后按照学习的规律教学生,所以,教起来“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有个性,有深度。而自己缺乏读写经验的教师,往往教学法教学中捉襟见肘,隔靴搔痒,只能照搬教参,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缺乏自己的个性和魅力。现在活跃在语文教案的程翔、陈军、程红兵等也都是读书高手,其文酣畅淋漓,挥洒自如,象李镇西老师的下水文《无法回避的一双眼睛》感人至深,教学生作文的同时教学生做人。这样的教师教学生,当然会把自己的阅读和写作经验生动的传达给学生,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策略。有教师铺路搭梯,学生学起来就得心应手,如履平地,平步青云。
3、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活学活用能力
有的教师逃避理论,埋头于经验主义,觉得理论太空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派不上用场。列宁说过,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许多教科研成果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湖北的“跳摘”试验,让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就可以找到果子,其理论根据就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以及借鉴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山东高密的“语文实验室”试验,是借鉴“道尔顿计划”成功的一面。所以,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的教学只能在经验的框子里徘徊。
还有的教师偏向于照抄照搬理论。学了布鲁纳的发现法,就要求所有学生都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所有知识都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原理。这种机械的方法只能导致教学的失败。其实,真正的课堂是灵活多变的。语言课型丰富多彩,阅读课、听说课、写作课、活动课……语言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学习的类型不同,所要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就不同,怎么可能整齐划一呢?教师应当活学活用各种理论,研究诸如发现学习、接受学习、合作学习分别适合什么教学内容,并将各种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有所创造,有所突破。
4、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于漪老师说过:“当一名教师最可怕的是不爱思考问题,不善于思考问题。教学中只重视具体操作,不站在事业的高度精心探究操作的指导思想,操作的利弊得失和形成原因及改进措施。”结果是,很多老师干了一辈子,却两手空空,形不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其实,丰富的教学实践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教学课题。钱梦龙的“导读法”,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都是教学实践的结晶。另外,象张孝纯、姚竹青的大语文教学法,湖北宜昌的“课内外衔接,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试验,吉林书文中学赵谦翔老师的“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实验,都是从语文教学的切实需要出发,解决了语文教学迫切要求解决的某方面的问题。
5、反思能力
教师要想更快的成长,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
具体办法,可以先写“教后记”。将每节课、每个单元教后的心得体会,教学目标的实施情况,都加以分析、总结、概括。还可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找出差距和不足,经常对比,可增强对教学的理性思考。另外,进行经验总结,如自己擅长什么教学方法,某一节课效果好的原因,哪些教学方法对哪些学习类型的学生最有帮助等,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就象在为教学艺术编制花环,到一定时期,就会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再就是理论提升,使教学步入理性的轨道,向专家教师迈进。
教师的学习精神、学习方法、学习经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宝贵的财富。所以,必须重视教师的学习能力。这次远程研修更坚定了我的这种思考,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加强这些学习能力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