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文体意识回归写作基础
(2019-05-07 15:41:27)
标签:
语文作文学习方法 |
分类: 学好功课 |
李淼
高考作文对文体要求由“限制”到“不限”再到“自选”,给了考生很大的自由,但也造成学生“文体意识”的淡化。文言文、诗歌、戏剧、寓言等各种形式的文章在高考作文中百花齐放,但是一些文体不明、表达不清的“四不像”作文的频频出现不免令人担忧。面对学生写作文体意识淡化的现状,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文体意识,帮助学生打好写作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正确理解淡化文体的内涵和淡化文体与文体意识的关系
1.“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并不是不要文体
从1998年之前的“限定文体”到1998年之后的“文体自选”或“文体不限”,是高考作文的一大变革,体现了高考命题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目的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写出有特色的文章。“文体自选”或“文体不限”不是规定考生写作时可以不要文体,而是对学生选用哪种文体写作不作统一要求,并且是一定要“定体”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这就要求学生写作首先要熟悉各种文体知识和要求,这样在考场上才能根据话题作文的材料和范围,结合审题分析,日常素材的积累,情感的体验,选择一种适合自己表达的文体来写作。
2.限定写作文体不等于写作模式化
“要求学生定体写作会让学生作文重新回到过去文体模式化的老路子上去。”“文体意识强必然导致文体僵化。”这些观点过分强调了文体对写作的干预,是没有必要的。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其主导思想是扭转以前不良的作文状况,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并且在文体上不拘一格。所以这种作文命题方式仅仅是给予学生更开放更自由的写作空间,学生一旦选定文体,在具体写作上则与过去的限文体作文并没有什么区别,而绝不是有什么新写法、新样式。况且自由表达也罢,个性化、创造性写作也罢,都要遵循一定的文体规则,决不能任意挥洒,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认为突破限制就是创新,自由表达就是不受文体约束,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了。写作应该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二、文体意识是写作的基础,打好基础很关键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作文题目都出现了对文体的明确要求。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写作文体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写作文体的重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文体意识,回归写作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认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有理可依
写作教学首先应该把握好语文的工具性,打好写作基础。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什么是写作,有哪些写作文体,各种写作文体的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再落实到具体的写作方法中去。如果教师只在作文教学中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传授写法,大谈特谈作文如何开头结尾,如何构思布局、安排段落,如何联想想象,如何综合表达、有文采等,不考虑文体表达的需要,则会使学生的作文陷入一种新形式的组装模式中。这是弱化了语文作为一门学科的工具性,只会让学生有感想却不知道选择哪种恰当的文体来表达,或者选定了自己擅长的文体却不能表达出来。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现今语文教材的编订,以文章内容来归类,重情感,轻方法;二是学生热衷于高分作文的模仿,重形式,轻内涵;三是长期弱化文体意识,轻基础,重成效。学生在写作中并没有树立真正的文体意识,所以才会经常出现文体错位,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会严重影响阅读中对不同文体内容的理解。
2.加强文体的限定,循序渐进
其实,写好一篇文章并不难。一篇好作文的诞生,需要学生首先具备写作文体的基础知识。文体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培养学生写作文体意识的过程中,不必急于让学生写成一篇完整成熟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可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片段写作入手,逐渐过渡到语段再到完整篇章,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文体意识。
3.选择擅长的文体表达,扬长避短
学生作文要扬长避短。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有个准确的个体定位,即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表达习惯,让学生自己选择最为擅长的文体来写作。比如以“战胜自己”为话题写作时,擅长记叙的学生就可以选择记叙文来写作:通过叙写一件或几件生活中难忘的事情,在体验、回味的过程中提炼出深刻丰富的人生感悟。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变换叙事顺序,使叙事结构多元化;叙事语言的流畅性,或用诗化的语言来抒情,或用朴实的语言来表达,都能使一篇记叙文达到由“事”入“情”再到“悟”的效果。擅长议论的学生则可选择议论文来写作:通过议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鲜明的观点,抒写自己的个性想法,在议论中运用多种论证手法,丰富论证内容,增强说服力。当然,写好一篇文章,仅仅使用记叙或者议论的表达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议论,使叙述富有深刻的意义;如何在议论中插入叙述的内容,增强议论的形象感;如何将叙议结合得水乳交融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三、阅读名作强化文体写作,厚积薄发
当学生了解相关的文体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文体的名作,以培养学生对文体的感知能力。即对名篇中具有指导性的语段进行分析,鼓励学生熟读甚至背诵;然后再尝试同类题材的写作,先从模仿借鉴开始,熟练后再进行创新和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只强调内容而忽略形式,是不完美的;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同样是残缺不全的。只有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才能写出好文章。因此,在写作教学中不妨先从打好“规范文体”这个基础开始,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