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应该如何做教师

(2019-03-30 07:59:17)
标签:

教育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有了更高的期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做教师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做到爱岗敬业,做一名充满爱心的教师

我们常说,师德是教育之魂。我们只有具备了崇高的师德修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加强师德修养,我们首先要做到爱岗敬业。我们身为中学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与其他行业相比经济收入低;而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个良心活,说实话想混日子也不难。所以,今天做一名教师如果缺乏爱岗敬业的意识,就会不负责任消极怠工。有的教师很少批改作业,有的教师丢下学生不管自己去做生意,有的教师上课时间抽抽烟、打打电话聊聊天,有的教师有点小事就请假,这样的教师怎么能成为学生知识和思想的导师呢?既然我们选择了做教师,就要自觉抵制金钱、名利的诱惑,就不能误人子弟,而要做到严谨笃学,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认真批改每一次作业,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加强师德修养,我们一定要做到胸怀大爱。“爱”是师德修养的核心,也是学生成功的动力之源。十四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师有爱才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让学生变得自信和坚强。教师有爱,才能尊重学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因此要做一名好教师,就要胸怀大爱,从小事做起。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留守孩子的生活情况,帮助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让教室中存在被遗忘的角落。全国师德标兵蕲春县第四中学的汪金权老师20多年来把全部的身心都倾注在学生身上,细致入微的关心双差生,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拿出过半的钱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从未点名批评过一个学生,在他的身上闪烁着善良与关爱、公正与谦卑、宽容与仁慈的光芒,诠释着大爱无疆,他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榜样。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充满爱心的大使。

二、丰富专业素养,提高业务能力,做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

南京大学附属中学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说过,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这句话启示我们,对于一个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习才能推动教师不断成长。

我们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做到博学多才,才能在课堂上产生智慧的火花。我们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对新的教育观、教材观、人才观有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新的反思,并用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创新型的课堂教学,不断积累课堂作品,写作有价值的教科研论文、学术论文,让我们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始终比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引领学生不断超越。

同时我认为,不管我们的教师有没有当过班主任,亦或将来是否做班主任,作为一个现代教师,要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都应该具备班主任的素质和能力。一个好的教师,要勇于担当班主任,勇于站在教育教学的前线。

三、增强法制观念,规范执教行为,做一名依法执教的教师

我们要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仅要有崇高的师德风尚,较强的业务能力,还要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从教行为,做到依法执教。

近年来,老师动手打伤学生、打死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大骂侮辱学生的事情不胜枚举,许多老师也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承担了法律责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让我们教师警醒;我们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执教,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心存侥幸,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要对学生“动粗”,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的行为。教育是做人的事业,教育只有对准人本身,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当教师的行为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剥夺了学生的健康,还谈什么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教师的政策法律意识是教师依法执教的基础,在行教过程中,教师的政策法律意识必须不断增强,才能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是我们依法执教的法律依据。只有做到依法执教,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获得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依法执教也是保护我们教师自身的需要。

四、热爱生活,提高生命质量,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曾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幸福感,哪来学生的幸福感呢?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深信:教师要想造就学生的幸福,就理应热爱生活,创造自身的幸福生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檀传宝教授认为: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幸福感是对这一主体状态的主观感受。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幸福”。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这其中的第三乐告诉我们,能有缘认识学生,启发他们的心智,解答他们心中的各种疑惑,传授给他们知识,看到他们茁壮成长,并通过他们把真理遍传天下,为社会所用,泽惠百姓,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无疑也是人生一大快乐。只要我们理解了教育幸福的真谛,并通过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去获得教育事业意义的认同与实现,我们就一定能享受作为教师的幸福。作为教师,我们的确需要有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和寻找幸福的双手。我有理由相信,我们也能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