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自动驾驶的务实出路

标签:
股票金融投资财经房产 |
自动驾驶基本上现在处于编故事的畅想阶段,这个领域实际上已经有10来年的高强度研发及高成本投入。但是,这个领域没有进行民用级应用,其实并不是自动驾驶本身技术上有障碍,而是配套技术达不到要求,特别是信息处理速度和通讯信号传输速度,在高速行驶时很难保证足够可靠的安全性。很多人马上意识到了,前一个速度是芯片问题,现在的处理器明显速度不够,后一个问题则是移动通信问题,明显5G是达不到要求的。这个问题就尴尬了,汽车没有问题了,汽车的大脑和信息交流却有问题,那这个民用道路自然就走不动了。
那么,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把行驶速度降低下来,动作放慢一点,就可以保证了呢?很多人就会问题了,如果汽车像牛车一样,还自动驾驶它干啥。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什么场景能够用到这样的设置,其实还是有的,那就是工业级应用。矿区、园区、港口、工厂等场景之中,不需要很快的速度和快捷的动作,这个时候,其作业需求就可以用自动驾驶满足了,相当于简单的机器人。工业级无人驾驶是在厂区内部低速运行的,经过这些年民用级无人驾驶的技术积累,是可以保证低速运行的安全和准确性。只要突破场间物流实行自动驾驶,社会物流(开放道路)、场间物流(货场与车间和仓库)、室内物流(车间内或库房内)就会融合,实现内部的物流运输无人化和效率最大化。
按照国家对工程车辆的数据测算,从2021到2027年,中国工程特种车辆大约年均新增70万辆,再包括超过200万辆的存量,可以看出场间自动驾驶的市场空间很大。按照每台车平均对应2.5个工人,企业承担的每个人的人工成本大约在15万左右,一年的增量也有2500亿,如果算上存量,会更大,如果再算上周边市场,这个规模就会超过万亿,因此,很多投资机构已经在瞄准和投入这个工业级市场,而观望民用级自动驾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