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施怀雅家族看企业的发展转型
标签:
股票金融投资财经房产 |
看了一篇传记,写的是200多年历史的施怀雅家族集团的发展,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企业的投资方向决策的重要,正如雷军所说,只要站在风口上,什么都能飞起来。施怀雅家族企业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太古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已经百余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数次金融危机,不仅没有湮没,反而一步步成长。
施怀雅家族创始人约翰·施怀雅是英国约克郡一个羊毛贸易商的后代,1816年,23岁的约翰·施怀雅在利物浦开了一家小纺织厂,借用地理优势,同时与西印度群岛和美做进出口贸易,生意蒸蒸日上。1847年,约翰因病逝世,大儿子撒缪尔接手,将家族生意国际化,并将目光转向东方,自1866年远行上海,开始茶叶、丝绸及纺织品的进出口贸易,当他发现长江是西方商人与中国内陆通商的唯一通道时,就组建了轮船公司,之后与轮船招商局等企业共同控制了当时的长江航运业。
与此同时将业务扩展至香港,很快就与怡和、和记、会德丰并称香港“四大洋行”。制糖业当时对英国扩张非常重要,撒缪尔在香港成立了炼糖厂,到19世纪90年代末,其出口约占中国食糖市场三分之二份额。为了消化多余生产的白糖原料,收购了香港汽水厂,并在60年代后期拿到了可口可乐在美及亚洲的瓶装业务。
1900年在香港东区鱼涌买下一块地,兴建船坞,以维修旗下的轮船。1972年与黄埔船坞联合创办船坞公司,在位于新界的青衣兴建了现代化造船厂,船坞旧址上的大片土地,开始发展房地产业。对于生意而言,效率往往决定企业生死,认识到运输业的重要性后,1948年收购了仅成立两年的国泰航空45%股权,1986年国泰航空上市,已经是国际知名航空公司。1950年,太古成立了港机集团,是全球独立的飞机工程集团,也是规模最大的飞机维修、修理及大修服务供应商。
可以看出,从食品、饮料到地产、航空,从海洋服务到国际贸易,布局紧追风口,从发展历程看,历次风口的决策直接构成了其资产增长的重要产业和时间窗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