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战时期活跃在永安的国际情势编译人

(2022-08-17 10:59:48)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华北大片国土沦丧,战火迅速逼近福建。19384月,福建省政府决定内迁永安。永安地处闽中山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信息不畅,民众闭目塞听,对外部世界和抗战形势知之甚少。省府迁永后,山城成了临时省会,文人荟萃,一批具国际视野的知识分子云集永安,他们外语娴熟,勤于笔耕,对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形势有深入研究,翻译撰写了大量国际时事报道和评论文章,给政府部门和广大民众带来了大量的欧战讯息和我国抗日前线情势,积极进行抗战宣传,极大地鼓舞了民众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和决心。这其中,有省教育厅青年知识分子高时良,有知名作家学者黎烈文、沈炼之、郑庭椿,有号称“国际时事评论三把笔”的刘独峰、蔡振扬、蔡力行,有新闻巨子、军事评论家羊枣等。

一、青年知识分子高时良

高时良,福建福州人,1937年厦门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到福建省教育厅工作。19385随教育厅到永安,期间参加了《老百姓》报的编辑工作,曾任《福建教育通讯》主编。所著《第二次大战中的近东与远东》《亚洲风云》《欧洲风云》《风雨海洋洲》等四本反映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和反法西斯斗争的书籍,作为中等学校补充教材和青年补充读物,受到青年学子的青睐。

《亚洲风云》共10章,1940年福建省教育厅出版发行。1  日苏纠纷;第2  日本与荷属东印度;第3  菲律宾要求独立;第4  不宁静的香港;第5  英国增防新加坡;第6  风雨越南;第7  泰国的排华;第8  缅甸,当心野心国家的侵略;第9  印度民族的觉醒;第10   怒吼吧,叙利亚。(有关中日关系及台韩情形,因材料过多另编。)

《欧洲风云》共7章,1941年福建省教育厅出版发行。1  英德的决斗;第2  意大利参战;第3  德军开入罗马利亚;第4  希腊的荣哀;第5  德军入保危及苏联 ;第6  南斯拉夫王国的毁灭;第7  德苏战争。

《风雨海洋洲》共7章,1941年福建省教育厅出版发行。评述太平洋战争前夜的海洋洲(大洋洲)各国政治、经济及军事动态。包括英美合作与新西兰,新几内亚危机,密克罗尼西亚与美日战争,美国增防夏威夷及关岛设防等问题。

《第二次大战中的近东与远东》共11章,1942年永安改进出版社出版发行。1  伊拉克的动乱 ;第2  烽火燃遍叙利亚 ;第3  伊朗风云 ;第4  动荡中的阿富汗 ;第5  关岛的陷落 ;第6 再会吧新加坡 ;第7  战争在吕宋岛上;第8  夏威夷与美日战争;第9  澳洲披上的战甲;第10  英美合作新西兰;第11  众目睽睽的印度。

二、知名作家学者黎烈文、沈炼之、郑庭椿

黎烈文,湖南湘潭人。1925年秋到1929年夏先后在日本、法国留学,1931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文学硕士学位。1932年春回国,担任法国哈瓦斯通讯社上海分社法文编辑。后任《申报》副刊“自由谈”主编。1936年在上海创办《中流》文艺半月刊,从事抗日救亡文化运动。1938年春应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郑贞文之邀到福州,任福建省公报室编辑,后随福建省政府内迁到永安,组建改进出版社,并任社长。先后创办和出版了《改进》《现代文艺》《现代儿童》《现代青年》《战时民众》《战时木刻画报》六大进步期刊,并创作、翻译了《第三帝国》等多部文学作品及《暴风雨下的亚洲》等大量时评论文,在永安《改进》期刊出版。。

沈炼之,浙江温州人。190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后赴法国留学,研究历史,1933年获里昂大学博士学位。1938年到永安,先后任福建省教育厅秘书、《改进》半月刊编辑、福建省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所所长、福建省研究院研究员。19425月,沈炼之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这期间,翻译了《法国革命史讲话》等多部进步论著,还翻译了《在阴影中的法国》《荷兰的东方帝国》《日本人民的厌战》《中国的世纪》《战后计划应以人类幸福为前提》等大量论文,在永安《改进》期刊出版。

郑庭椿,福建永泰人。193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39年燕京大学研究院二年肄业,兼任助教。1939年在桂林任中国工业合作社西南区办事处英文秘书及编辑。19402月到永安任福建省政府谘议、编译室编译,福建省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改进出版社编辑等职,为《改进》月刊翻译了大量介绍国际关系及政治、军事方面的文章。译著有《天下一家》《印度内幕》《英国与美国》等,还为改进出版社所出版的期刊翻译撰写过大量文章,如《苏联的高加索油田》《中国战场及亚洲的将来》《战后的欧洲》《美国将成为中国的伙伴么?》《法国在探求团结》《苏联将对日作战吗?》等。

   此外,省立永安中学首任校长林天兰,《民教指导》《现代青年》主编、福建省立师专教授徐君藩,东南出版社首任经理、《建设导报》主笔、《国际时事研究》周刊编辑李达仁等,也翻译、撰写了许多国际时事报道和评论文章。1941年到永安任福建省政府编译室任的李由农政治倾向比较开明,能容纳如董秋芳、赵家欣、叶康参、钱念文等进步文化人士在编译室工作,并同意以编译室名义与社科所合出由羊枣主编的《国际时事研究》周刊,为永安大量编译国际时事提供一个很大的平台。

三、国际时评三把笔刘独峰、蔡振扬、蔡力行

刘独峰,广东广州人。中山大学法科政治系毕业,后留学日本。19331939年先后在蔡廷锴领导的十九路军、国民党集团军第二十七军供职。后弃戎从文194010月到永安,任改进出版社编辑,擅长翻译,常发表国际评论,如《梦魇在近东》《地中海的争霸战》《美国太平洋战略》《日本在东亚的孤注》《苏联之谜》等,在永安与蔡力行、蔡振扬三人被称为“国际时事评论三把笔”。194110月起,他与蔡力行、蔡振扬合编《敌伪研究通讯》。19433月,编辑《国际现势》《国民兵组训法规》《国家总动员》等教材。1944年编写《联合周报》。

蔡振扬,祖籍广东澄海,出生于泰国,1929年回国。著名翻译家,识五种语言,19331940年分别在汕头、广州、南雄、南京、上海等地任报刊记者、校对、编辑、总编等工作,发表国际论文和译述1941年到永安,任永安《福建民报》编辑、《中央日报》福建版国际版编辑兼资料室主任。19429月,经蔡力行介绍入《东南日报》南平版国际新闻版编辑兼评论委员会委员,负责撰写国际评论。1944年任永安《联合周报》总编辑。在《改进》《现代青年》《联合周报》等刊物上发表许多国际时评译文论文,如《南洋资源与日寇南进》《苏日必战论》《巴尔干的角逐》《希特勒新攻势的透视》《太平洋战争的新形势》等。

蔡力行,广东澄海人。抗战时期曾在汕头、广州、南京、金华等地报社任职,并创办广州《民族革命》和南雄《民生日报》。19428到永安,任《中央日报》福建版社论委员、南平《东南日报》记者、驻永安特派员兼办事处主任。9月创办联合新闻社、联合书屋出版社和《敌伪研究通讯》。次年12月创办《联合新闻通讯》。1944年创办《联合周报》。19451月,《联合周报》由东南出版社接办,蔡任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兼《联合周报》主编。

永安《联合周报》曾报道了有关中国远征军的新闻, 如林斯的文章《远征军中的文化生活》,毓芳的文章《远征军中的译员》,孟文的文章《远征军中的医生》等。蔡力行主编《中国远征军》一书,亲自撰写序言,于194581日由福建永安联合编译社出版。书中刊印了大量中国远征军的珍贵图片,揭开了这支英勇的中国军队的神秘面纱。6月,《联合周报》因“思想左倾”被勒令停刊。蔡力行办刊之余,还在《改进》刊物上发表《日本1941年度预算案》《侵华战争中日寇的危机》《日本攻苏的准备》等多篇文章。

四、新闻巨子、国际问题专家羊枣

羊枣,本名杨潮,湖北沔阳人。192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科,曾供职于京沪、沪杭甬两路管理局。“九一八”事变后,勤奋攻读《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大量马列著作,立志“绝对不离开中国共产党一步”。1933年初在上海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下半年经周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左联”宣传部负责人,在《太白》《申报》《中华日报》《月牙》《世界知识》等报刊上发表大量文章,宣传抗战。1935-1936年曾任广西大学教授。1936年夏在上海任塔斯社记者。1939年底任香港《星岛日报》军事记者,开始以“羊枣”笔名在《星岛日报》《华商报》等发表军事评论和译文近百万字。19424月到衡阳主编《大刚报》。

19446月经友人介绍到福建战时省会永安,先后被聘为福建省政府参事、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新闻处东南分处顾问兼中文部主任,主编《国际时事研究》周刊,同时又

兼《民主报》主笔。《国际时事研究是一份评论国际时事和军事动向的政治性刊物,所报导的时事新闻,比一般报刊都来得快捷及时,而且材料新颖,立论正确,观点鲜明。刊末附编的每周世界大事记,亦取舍严谨,编排独出心裁,是当时东南最为畅销的刊物之一。羊枣利用这块阵地,先后发表了54篇国际时事和军事评论文章,共40万言。其中《箭在弦上的太平洋新攻势》《锁钥地带的鏖战》《战神降临敌帝国》《返回菲律宾》《太平洋战争新局势》《环绕世界战场》《人类命运在铸造中》《从柏林到东京》《方兴未艾的欧洲政争》《德意志的悲剧》《黎明的欧洲》等篇,材料翔实,剖析深刻,文笔犀利,论述精辟,而且预见性强,不仅在国内令人叹服,广为传诵;而且有的还被美国新闻机构发往外国,在国际上亦有较大影响。 

时任福建省政府编译室编译、《新福建》月刊主编的赵家欣将羊枣到永安三个月来在《国际时事研究》发表的有关太平洋战争的军事论文加以编辑成书《太平洋战争新局势》,内容包括《罗斯福访夏威夷的太平洋战场》《箭在弦上的太平洋攻势》《战栗新攻势前的敌国》《粉碎敌寇的救命攻势》《英国与太平洋战争》《战神降临敌帝国》《返回菲律宾》《决定意义的大海战》《太平洋战争新局势》共九个专题,33篇文章,对太平洋战事的发展、趋向及日军在中国的最后挣扎做了精辟的分析和预测。羊枣为此结集写了序,194412月由永安战时中国出版社出版,福建省政府印刷所印                                                                                                                                            1945711日,羊枣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翌年111日,被虐死在杭州监狱。羊枣逝世后,由《世界知识》杂志主编、国际问题评论家金仲华将他所发表的文章编辑成单行本,定名为《欧洲纵横谈》,并为其写了序。该书包括《方兴未艾的欧洲政争》《欧洲现实政治与英国》《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从莫斯科看欧洲》《歧路上的法兰西》《德意志的悲剧》《黎明的欧洲》《欧洲的现实问题》《解决欧洲为题的关键》共九个专题,57篇文章,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国际形势的全局及其发展、趋向,是“研究国际问题者一本最需要的参考读物”。19466月由上海世界知识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