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鱼藻之什
(2022-12-27 16:25:06)
鱼藻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都人士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仪容风度)不改,出言有章(文章,辞藻,指文雅)。行(行将,即将)归于周(指周都镐京),万民所望(仰望)。|彼都人士,台笠(苔草编成的草帽。台,通“苔”,莎草,可制蓑笠)缁(z)撮(cu)(黑布制成的束发小帽)。彼君子女,绸直(头发稠密而直。绸,通“稠”)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彼都人士,充耳(又名瑱(tiàn),塞耳,古人冠冕上玉石制成的垂在两侧的装饰物)琇(xiù,美石)实(言琇之晶莹可爱)。彼君子女,谓之尹吉(尹和吉是当时的两个贵族大姓)。我不见兮,我心苑(yùn)结(即郁结,指心中忧闷、抑郁。苑,一本作“菀”)。|彼都人士,垂带(腰间所系下垂之带)而厉(通“裂”,即系腰的丝带垂下来)。彼君子女,卷(quán)发(蜷曲的头发)如虿(chài,蝎类的一种。长尾曰虿,短尾曰蝎。此形容向上卷翘的发式)。我不见兮,言(语气词,有“于焉”之意)从之(因之)迈(旧训“行”,此言愿从之行)。|匪(非,不是)伊(语助词)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yú,扬起的样子。有,形容词词头)。我不见兮,云(语助词)何盱(x,“吁”之假借,忧伤)矣。
木石曰:平王东迁,镐京的遗民沦为民族的奴隶,诗人通过回忆当时贵族的仪容之美,表达了“行归于周,万民所望”的强烈愿望。故朱熹《诗集传》云:“乱离之后,人不复见昔日都邑之盛,人物仪容之美,而作此诗以叹惜之也。”
采绿
终朝(终日。一说整个早晨)采绿(lù,通“菉”,草名,即荩草,又名王刍【chú】,一年生草本,汁可以染黄),不盈一匊(同“掬”,两手合捧)。予发曲局(弯曲,指头发弯曲蓬乱),薄言(语助词)归沐(回家洗头发)。|终朝采蓝(草名。此指蓼蓝,可作染青蓝色的染料),不盈一襜(chn,护裙,田间采集时可用以兜物。《毛传》:“衣蔽前谓之襜”,即今俗称之围裙)。五日(五天,并非确指。《郑笺》解为“五月之日”)为期(约定的时间),六日(六天,并非确指。《郑笺》解为“六月之日”)不詹(至,来到)。|之子(此子)于狩,言韔(chàn,弓袋,此处用作动词,是说将弓装入弓袋)其弓。之子于钓,言纶(钓丝。此处作动词,即整理丝绳的意思)之绳。|其钓维何(是什么。维,是)?维鲂(fáng,鳊鱼)及鱮(xù,鲢鱼)。维鲂及鱮,薄言观者(此指钓的鱼众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引申之义,物多而后可观,故曰。观,多也。”)。
木石曰:这是一首思夫之诗。一、二节写实。妇人因丈夫逾期不归,劳动时心不在焉,也无心梳洗打扮。但又担心丈夫随时会回来,所以才去沐浴。三、四节虚写。妇人想象往日夫唱妇随的美好日子,一“观”字表达了对丈夫的赞美。这样写既跳出了闺怨的套路,又让读者相信她的丈夫很快就能回来。
何草不黄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出行。此指行军,出征)?何人不将(行走,出征)?经营(往来奔走)四方。|何草不玄(黑,草枯烂的颜色)?何人不矜(gun,通“鳏”,无妻者。一说可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匪兕(sì,野牛)匪虎,率(循,沿着)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有芃(péng,即芃芃,兽毛蓬松的样子)者狐,率彼幽草。有栈(即栈栈,役车高高的样子)之车,行彼周道(大道)。
木石曰:《毛诗序》云:“《何草不黄》,下国刺幽王也。四夷交侵,中国背叛,用兵不息,视民如禽兽。君子忧之,故作是诗也。”诗中用五个反问句,表达出服役者的痛苦和哀怨,用比喻的手法,揭示出服役者非人的生活,形象生动。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