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说苏轼回报鲁元翰之“暖肚饼”
(2021-04-07 13:30:22)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分类: 苏轼研究 |
苏轼《与鲁元翰二首》之二曰:
公昔遗予以暖肚饼,其直万钱。我今报公亦以暖肚饼,其价不可言。中空而无眼,故不漏;上直而无耳,故不悬;以活泼泼为内,非汤非水;以赤历历为外,非铜非铅;以念念不忘为项,不解不缚;以了了常知为腹,不方不圆。到希领取,如不肯承当,却以见还。
鲁元翰,名有开,是仁宗朝参知政事鲁宗道之从子。鲁元翰和苏轼曾同为杭州通判,两人关系融洽,并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元翰曾送给苏轼一件礼物,名“暖肚饼”。“饼”,在古汉语中,本是面食的通称,后来指扁圆形的面制食品,而形状像“饼”的东西也称之为饼,如投掷运动项目中的铁饼。“暖肚饼”,类似于我们现在用的热水袋,是一种取暖用品。“其直万钱”,说明在宋代才有了这个东西,是个稀罕物。“暖肚饼”,又叫“汤婆子”。宋·顾逢有《汤婆子》一诗:“皤然一器微,有用在冬时。永夜寒如许,孤衾暖不知。少年皆见弃,老者最相宜。却恨无情处,春来便别离。”“汤”,古汉语中指滚水;“婆子”是对女人的贱称,故“汤婆子”又称“脚婆”。黄庭坚《戏咏暖足瓶》一诗曰:“小姬暖足卧,或能起心兵。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清·徐珂《清稗类钞·物品类·汤婆子》载:“铜锡之扁瓶盛沸水,置衾中以暖脚,宋已有之。苏东坡致杨君素札云:‘送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衾裹之,可以达旦不冷。’即指此也。”“暖肚饼”大多用铜、锡等材质制成,所以又有“锡夫人”之雅称。
苏轼为了报答友人的厚爱,后来也送了鲁元翰一个“暖肚饼”,不过他送的这个“饼”似饼非饼,尤其是“其价不可言”,故苏轼担心对方可能不肯接受,所以特别叮嘱,礼物到了希望能及时领取,如果实在不肯承受,也可以退还回来。由此可知,苏轼送的不是“暖肚饼”这样一个物件。若是“暖肚饼”这样一个物件,即便做工再精致,材质再昂贵,也不至于“其价不可言”。但凡有形的东西,都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只有那些无形的的东西,比如健康、幸福、亲情、爱情、自由等等,才是无价的,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此文《东坡志林》中也有,归在“修养”类。说明苏轼此文是借“暖肚饼”之形,来谈养生的。所谓养生,简单说,就是保养生命,使之健康。养生不仅仅是肉身的养护,精神志意也要调节。怎样才算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黄帝内经》认为,养生应以“养神(养心)为先”,魏晋时的养生家嵇康解释说:“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苏轼继承了古人的这套养生理论,也认为养心比养身更重要。鲁元翰送的“暖肚饼”是用来养身的,而他送的“暖肚饼”是用来养心的,故“其价不可言”。正因为这样,他开玩笑说,你如果不接受这套理论,可以退回来。
那么,苏轼认为应该如何养心呢?我们来看原文。
苏轼认为,一个人要做到中心虚空,唯虚空,方能容物、容人。你自己都满了,还能装什么?有个成语叫“恃才傲物”,人为什么会轻视别人,因为自己觉得有才。还有个成语叫“恃才放旷”,人为什么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因为自己觉得有才。所以古语说得好: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其理一也。苏轼认为,一个人做到中心虚空还不够,只有做到“无眼”、“不漏”,才是高境界。佛教认为,人有喜、怒、忧、惧、爱、憎、欲七情,有情绪,就会发泄;人还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欲,有欲望,就会外求。“无眼,故不漏”,意思是说,养生重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心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还要节制自己的欲望,避免纷扰世事的干扰。人为什么会损耗体力和精力,就是因为有“眼”,时时都在“漏”。所以儒家讲“克己复礼”,讲中庸之道,就是要让人们控制好自己的情志,把它时刻拉回到正常的轨道。老子认为,要想求道,须“致虚极,守静笃。”如何才能做到“虚静”?“无眼”,即可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不漏”,则能保持内心的宁静。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时曾说:“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息灭外部世界的一切引诱,始终保持内心平静安详,这样慢慢地修炼,就可以入道,最终达到无漏的境界。
“暖肚饼”都有用来灌水的口,“上直”说的就是腹部上面灌水的这个口,“直”表明口脖颈稍长。一般的“暖肚饼”都有“耳”,不然开水灌满后会烫手无法提,但苏轼的这个“饼”特别,它“无耳”,其目的正在于“不悬”,时刻能落在实处,这样平稳。平淡,是生活常态。非分之想多,忧愁接踵而来;幻想多,烦恼不期而至。
苏轼的“饼”里面灌注的“非汤非水”,而是“活泼泼”。人之所以为人,主要是因为人是精神的动物,活的是精气神,所以人时刻要保持内心青春永驻、活力永存,它应该始终是“活泼泼”的,不因生活的不幸或者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苏轼的“饼”“非铜非铅”,而是用“赤历历”做成。人,内心“活泼泼”,外表就“光亮亮”,有神采,有风度。
“暖肚饼”灌满水之后,要用螺帽把项口旋紧,以防漏水。但苏轼的这个“饼”特别,它“以念念不忘为项,不解不缚。”“不解不缚”是说项口用不着别人打开,也用不着用外力把它塞紧,因为它“以念念不忘为项”,该开时自然会开,该闭时自然会闭,一切都随顺本心而自动开合。
最后,苏轼的“饼”“以了了常知为腹,不方不圆。”“了了”,指心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常知”即常觉,头脑永远清醒。“不方不圆”,是说既不偏执,也不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