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吟苏州(唐诗篇)

分类: 诗词鉴赏 |
唐 诗宋词吟苏州(唐诗篇)
自古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苏州,历代诗人,包括苏州诗人、来苏州工作的诗人、作为苏州游客的诗人,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诗词。这些诗词,既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可靠的历史记载。
苏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曾出版过线装、插图本《唐诗宋词吟苏州》,分别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38首唐诗和38首宋词。这些诗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唐代苏州和宋代苏州的画面。
“苏州刺史例能诗”,这句佳话是“诗豪”刘禹锡写给时任苏州刺史的“诗王”白居易诗中的首句。在白居易之前,山水田园诗派诗人韦应物当过苏州刺史,并因此别名韦苏州。刘禹锡或许没想到,不久他也到苏州任刺史,为这句诗增添了实例。
吟苏州的唐诗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游客张继的《枫桥夜泊》。寒山寺已举办43届新年听钟声活动,每年都会有以日本为主的大量海外游客参加。我在苏州工作时曾接待过一位加拿大华侨,他在加拿大办的枫桥出版社取名于张继的诗,第一次来苏州的主要目的是看一眼枫桥。如愿以偿的华侨激动得与我紧紧拥抱。
张继诗句“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津桥和枫桥,如今都保存完好。自1979年以来,每年都能听到108下“夜半钟声”。寒山寺前的河中,停着一条画舫客船。稍有不同的是,坐落在如今高新区的寒山寺,已从“姑苏城外”变成了姑苏城内。君若到寒山寺,定能较为完整地体会张继《枫桥夜泊》的意境。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算不上大家,但作为代表作的《枫桥夜泊》影响很大,入选历代诗集包括《唐诗三百首》。
吟苏州的唐诗中,最集中描绘苏州风情的是游客杜荀鹤的《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这首诗很通俗:你到苏州就会看到,人家都傍河而居。苏州建满了民居,空地很少;水网密布,河中架着一座座小桥。人家夜市叫卖水生植物菱藕,游船上载着穿华丽丝绸服装的游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画面。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派诗人,《送人游吴》并非他的名作。但可以看出,杜荀鹤对苏州很熟悉,也喜爱苏州,故向友推荐苏州。
水是苏州的特色。早年寓居苏州的张祜《偶登苏州重玄阁》中有“万家前后皆临水”,白居易《登阊门闲望》中有“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就像现在几乎家家都有汽车一样。
水多必然桥多,唐代苏州究竟有多少座桥?白居易《正月三日闲行》中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三百九十桥或许是个大概数,近四百座桥应该是可信的,毕竟出自当时的“市长”之口。
如今的苏州,游览古城区,逛逛平江路、十全街等古街巷,仍可感受唐诗中“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吟苏州的唐诗中,最能反映苏州强的是白居易的《登阊门闲望》。“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唐代的州有等级区分,唐初围绕首都圈设四辅州和六雄州,后来雄州扩大到十个。苏州成为雄州,说明了江南地位的上升。除了苏州人口激增,还有“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之前当过杭州刺史的诗人感慨,“曾赏钱塘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时也有“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的诗句。可见,唐代苏州就是中央财政的贡献大户。
苏州是春秋吴国的国都,建阖阊大城时设有八座水、陆城门,阊门是西北方向的城门。刘禹锡在《白舍人曹长寄新诗》中有“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可见,在唐代,苏州仍有八座水、陆城门。明清两代,阊门是苏州最繁华的地区。唐代,不少诗人都登阊门,或许,这种繁华,从唐代就已经开始了。
起源于春秋的苏州园林,唐代刚处在发展期,因此鲜见吟咏园林的唐诗。在选编的38首唐诗中,吟咏虎丘的有4首。张籍有《虎丘寺》:望山登楼海气昏,剑池无底浸云根。老僧只怕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白居易有《真娘墓》,杭州诗人罗隐有《姑苏真娘墓》,真娘墓是虎丘的一个景点。宰相诗人李绅有《苏州不住遥望武丘报恩两寺》,武丘就是虎丘。
除吟咏虎丘、报恩寺外,张祜有《题苏州楞伽寺》,许浑有《题楞伽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许浑的《姑苏怀古》影响更大。顾在镕的《题光福上方塔》咏的是塔,这首诗,也是这位苏州诗人的代表作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唐代诗人吟咏的许多寺已不见了,但塔还在,或为国保,或为省保。
在咏苏州的唐诗中,不乏对春秋吴国遗址的触景生情,提得最多的是馆娃宫、姑苏台、吴王宫、西施。诗仙李白有《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犹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这首乐府诗,不入一句贬辞,对吴王夫差讽刺味入木三分。
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建的馆娃宫坐落在苏州灵岩山上,如今园内还留存有吴王井、梳妆台、玩花池、玩月池、智积井、长寿亭、迎晖车亭等遗址。姑苏台遗址也在灵岩山上,吴王阖闾始建、夫差续建,建筑极华丽,规模极宏大。如今,在石湖风景区,有一座仿建的姑苏台。
苏州拥有70%的太湖水面。在唐诗中,有不少吟咏太湖美景和太湖洞庭山桔子的诗。白居易有《宿湖中》: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桔万株金。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诗僧皎然《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狐生桔树歌》中有“洞庭仙山但生桔,不生凡木与梨栗。”唐代,太湖洞庭山的桔子是贡桔。现今,洞庭东、西山仍盛产桔子,“采摘游”是一个受人欢迎的旅游项目。
苏州文人辈出。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作《郡齐雨中与诸位文士燕集》,燕通“宴”。诗中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是诗人“市长”感慨苏州人才济济。
(图片取自网上,诚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