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爷爷十三年(上)

分类: 闲云野鹤 |
我 做爷爷十三年(上)
一转眼,因大宝出生我升级为爷爷已过了13个春秋。
爷爷一“职”,“责”的何处?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承担早教的特殊保姆。大宝、二宝读幼儿园前都请了保姆,而我的角色是普通保姆不愿做也没有能力做的。
儿子小时候,我工作单位离家数十里,周末才能回家;走上基层领导岗位特别是到乡镇后,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一年中难得有几天休息。父亲当得不够称职,想在孙辈身上弥补,当个尽职尽责的好爷爷,让此生无憾。
大宝出生时,我尚未退休,但工作的自主权很大,每周包括双休4天时间在苏州,主要带大宝。退居二线回苏州和退休后,主要精力带大宝。有了二宝,大宝、二宝同时带。大宝读小学后,上学接送和督促作业,主要精力转移到带二宝。
前几天吃晚饭时,奶奶对大宝、二宝说,你们俩长大了,读书也好,不能忘记爷爷的功劳,爷爷在你们身上付出了多少心血!这可是家长对我“再就业”成果的肯定和表扬。
我的早教特殊保姆,主要做四件事。
第一、“对牛弹琴”
二宝出生刚10天,我抱着已会听到声音转头看的二宝,看家中墙上挂的一幅幅画,边看边和二宝说画的颜色和内容。旁边的大宝笑着说:爷爷又在“对羊弹琴”了。大宝属牛,确切的“对牛弹琴”。二宝属羊,6岁的大宝把牛改成了羊。
大宝、二宝满月后,天气合适,我就抱她们到附近的户外玩,指给她们看各种植物、建筑、车辆,边看边讲。逐步,户外活动越跑越远,时间越来越长,看的东西更加丰富。
不停的唠叨,是我或许与众不同的带孩子的方式。随着大宝、二宝理解能力的提高,我的唠叨也从概念式到具体化。
对大宝、二宝从出生就开始的“对牛弹琴”,我理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大宝读幼儿园之前,经常一起玩的“八姐妹”,大宝最小,公认最聪明。二宝小时候没有这么多固定的玩伴,认知能力也显得比同龄孩子早熟。大宝、二宝口才都很好,说话滴水不漏,妈妈开玩笑说长大后可以当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第二、文化熏陶
苏州人文资源丰富,为孩子们的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宝小时候住在古城区,玩的计划实施也更加方便。
大宝最初的玩,选择的是自然与人文景观兼有的地方,如大运河畔、护城河畔、盘门三景和虎丘等以及各类公园。
大宝一周岁后开始游古典园林,每年60余次,游遍了世界遗产在市区的例证园林及市区所有已经开放的园林,遍游了每座园林的春夏秋冬。大宝上小学前的游园,大体四轮。初轮完全是感受式的,看什么讲什么。两周岁后的第二轮,围绕园林的基本要素讲。明白后的游园,让大宝自己找园林要素。三周岁后的第三轮,讲园林中的楹联。会念、会背、能理解。第四轮是大宝自己玩,找园林中的古树名木,看牌子上的树名和年份。一座座园林找,找到了最老的古树在网师园。
我带大宝外出玩,除了大雨、大雪天,酷暑、严冬也不会间断。每天至少半天,有时上午玩了,午睡后继续外出玩。除了园林,苏州的名胜古迹、古街、太湖美景,差不多全玩遍。
二宝7个月时搬家到园区金鸡湖畔,虽然金鸡湖、红枫林、白塘公园,成为二宝玩得最多的地方,但我仍带二宝,从一周岁多开始,游了古城区的所有园林和名胜古迹、古街,有的还游了多次。
大宝性格文静,二宝性格活泼,自己说像男孩子。我对老伴说,两个孩子小时候我用同样方法带的,为什么性格会有不同?玩园林与玩金鸡湖,似乎不应该造成性格上的不同吧?老伴也说不明白。
(未完待续)
图片取自网上,诚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