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月初七忆母亲

(2022-08-02 18:43:04)
分类: 往事铭心

   七月初七忆母亲

七月初七忆母亲

今年七月初七,是离开我们十年的亲爱的母亲诞辰一百周年。

母亲的名字有个“巧”字,或许是与七夕“乞巧”传统文化有关。母亲有一双巧手,少女时期应该是乞到巧的。

父亲十四岁外出当学徒,出师后就成了“机匠”,与柴油机打了六十年交道。母亲嫁给父亲后,家里是没有一分地的。父亲在资本家的油厂开柴油机,母亲以给有钱人打短工度日。母亲有一手不错的针线活,缝衣服既好又快。“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我一直感觉讲的仿佛就是我的母亲。

解放后,母亲分到了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无论是集体化时期还是后来的联产承包,母亲辛勤的汗水洒在农田里。风风火火的母亲年年出满勤,当了好多年的生产队妇女队长。直到八十岁那年,母亲才在我的坚持下,把责任田让给了比我小一岁的大孙子种。每年的收成,大孙子全部给了奶奶。

挣工分的年代,母亲还在家里养了猪、绵羊、长毛兔。自留地除种自家吃的蔬菜外,全部种棉花。

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有一架纺车和一台织布机。晚上,母亲点盏小油灯纺纱。有时,我就坐在旁边看书。农闲时,母亲就织布。母亲那双长满老茧的手,不但能织白坏布,还同时用几把梭子织格子布。

由于母亲会织布,我们全家人每年都能穿上母亲亲手缝制的新内衣,有长袖也有短袖。直到上大学,我才穿上第一件叫的确凉的“洋布”短袖。家里的床单、被里子,都是母亲用自己织的布缝制的。我结婚、大妹出嫁,母亲都给了好几匹自己织的格子布。至今,老伴还珍藏着一匹格子布。睹物思亲,要一代代传下去。

母亲常年养四头绵羊,割草及夏天储存干草由我承包。每年剪次羊毛,我也在母亲的指导下剪过。剪下的羊毛洗干净、晒干加工后,母亲纺成毛线,再买颜料染成需要的颜色,为我和妹妹、父亲织毛衣,自己却很少有毛衣穿。自己染的容易掉色,记得有一年,我让母亲不染色,我穿上了一件高翻领的白毛衣,很神气,队里的小伙伴们都投以羡慕的目光。

母亲养的长毛兔,剪下的毛母亲也不舍得卖,加工后纺成毛线。不够织毛衣,就给我们织背心。

母亲的技艺,属于女工,我是男生,当然不会让我学。我曾跟母亲学过纺纱,但没有母亲纺得均匀。比我小两岁的大妹,学会了纳鞋底和织毛衣,鞋底纳得比母亲还好,但没有学纺纱和织布。因为母亲让妹妹也读好书。

亲爱的母亲,用辛劳和巧手,给了我们兄妹成长中的温暖,这是我们一辈子都能感受到的温暖。

谨以此小文献给亲爱的母亲。儿女们永远怀念您。

(图片为母亲与大宝,这是母亲生前我们给她过的最后一个生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