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农老汤

(2022-04-18 13:19:30)
分类: 随笔一记

茶农老汤

茶农老汤

茶农老汤

认识茶农老汤,源于爱喝茶,爱喝洞庭碧螺春茶。

第一次品尝碧螺春茶,是19739月刚上苏州大学时在老师家里。放寒暑假,会去茶叶店买2两碧螺春茶带回去,给爱茶的父亲。父亲会把碧螺春茶叶带到茶馆,给一起听书的朋友尝尝。

20年后,我调到苏州工作,碧螺春茶仍是“奢侈品”,与丝绸成为苏州特产的两大礼品。平时喝的是炒青,那是清明后茶树上第二拨叶子制作的。碧螺春茶树与果树种在一起,茶叶吸收果树花的芬芳,喝上去清香中还有一丝味。不值钱的炒青虽无碧螺春的形,但味道也差不了多少。

 被商调媒体后,每年在清明前都要买40斤左右碧螺春茶叶,给同事、朋友们尝尝新,自己也能尝尝,但平时依然喝炒青。那个10来年,买茶叶由办公室负责,副主任兼司机是苏州人,熟悉情况,我感觉茶叶质量不错,价格也公道,所以从不过问。

退休后,碧螺春才成了我唯一喝的茶。仍托原司机每年买8斤茶叶,3斤送上海老友,5斤自己喝。3月份的退休金,家长免予上缴。碧螺春茶上市后,不太喝茶的儿子也时常有拿回家。每年的茶叶喝不完,家里专门买了个冰柜放茶叶。刚买到的茶叶及时放进冰柜,放一、两年仍然如新鲜的。

喝惯了碧螺春茶,其他茶的吸引力就不大了。我有个大学期间关系非常好的同学,长期在省城工作。我每次到省里开会,都会给他带点碧螺春茶叶。派驻同城后,每年40斤茶叶中有他的份。他告诉我,在苏州上了几年大学的原因,也只喝碧螺春茶。

十大名茶说法不一,但洞庭碧螺春从没缺席。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评出的中国十大名茶,碧螺春茶列榜首。以后4次较有权威的评选,碧螺春茶与西湖龙井各获2次第一、2次第二,平分秋色。

产于苏州吴中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毫风毕露,条芽幼嫩、完整。67万个嫩芽,才能制作1斤碧螺春茶。碧螺春茶当地茶农称为“吓煞人香,相传唐代就是贡品。碧螺春之名,相传多种版本。有明代宰相王鳌说,因王鳌是苏州吴中洞庭东山人,因形而题家乡茶名。有清代康熙说。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康熙第三次南巡到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故赐“碧螺春”

 我对碧螺春茶情有独钟,并非因她之名,而是喜欢她那种带有甜味的清香。

似乎与主题扯远了,其实不然。因为从每年买40斤碧螺春茶开始,我尝的、喝的都是茶农老汤种植和制作的碧螺春茶,只是10多年没听过名,更没见过人。

退休后的3年,机关车改后,回到苏州我工作过的部门开车的原司机,经我介绍替我做老板的外甥开车。清明前拿定好的茶叶,司机叫我一起去,拿后直接送上海老友。我认识了茶农老汤。

老汤是典型的东山茶农,憨厚实在,不善言辞。我买的8斤茶叶,是足量的8斤,并替我用生石灰吸干水分。老汤介绍,手工炒的茶叶,都会有些水分,吸干后更容易保存。8斤茶叶可以装20盒,一盒茶叶装不了半斤。我买的茶叶,需要送人的装盒,自己喝的不用装盒。10001斤的价格没变过。

 老汤承包的茶树,每年能制作80多斤碧螺春茶。以往,采茶要请人,大多安徽来的。这两年,请不到人,夫人采茶,老汤捡茶和炒茶,非常辛苦。个把月碧螺春茶季节,老汤夫妇每天早晨4点起床上山,晚上10点后睡觉。今年3月中旬气温一下子升高,嫩叶来不及采,眼巴巴看着变成只能制作炒青的大叶。老汤说,他还好,几家茶庄损失大了。有家茶庄从安徽请了2辆大巴的采茶工,到苏州就因疫情隔离,等到隔离期满,碧螺春茶季也快过了。

老汤比我小十几岁,也是爷爷辈了。儿子、儿媳妇都在外企从事技术工作,可爱的孙女读小学。周末,儿子、儿媳妇难得来帮忙采茶。老汤说,那就是来玩的,采不了多少茶,对茶园没有感情的。“等到我们这些人种不动茶树了,不知还能不能喝到碧螺春茶。”老汤说这话时一脸的严肃。老汤说,他们这一代,或许是最后一代茶农了。下一代即使没有固定工作,宁愿闲玩,没有一个愿意走进茶园。

东山的茶农也是果农。茶叶季节刚过,枇杷和杨梅就会挨着上市。老汤很担心怡情对销售的影响,家里还剩10斤碧螺春茶没卖掉,其中上海一家客户预订了8斤,因怡情无法来提货,快递也进不去。老汤说,茶叶放段时间没关系的,枇杷尤其是杨梅保鲜期短,无法放。老汤希望上海的怡情快点结束。

(图片取自网上,谢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