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读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2019-03-23 22:48:30)
标签:

教育

自读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邯郸市第十四中学     韩 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梳理“一滴水”的踪迹,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觉独特的特点。

2、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聆听一滴水的心愿。

3、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感受一滴水的情怀,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觉独特的特点。

2、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以标题猜读带动全篇的学习。

2、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提示完成课文整体内容的感知。

3、运用师生对读、演读、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使得语言赏析的过程深入而有趣。

4圈点批注自读方法的指导和巩固。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语,我展我秀

学生:课前,在反复阅读、揣摩文意的基础上,自己写出精彩的课文导语,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由学生自己创作的导语导入课文的学习。

意图:要想真正实现教读到自读的转变,学生充分的课前预习就是万水之源。“精彩导语,我展我秀”正是学生预学成果的外化。

二、猜读标题,思考为先

老师:同学们的导语非常精彩,勾起了我强烈的阅读兴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游记。游记,就是把旅游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记下来。《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作者阿来游丽江后应当地政府的邀请给中小学生写的一篇丽江游记。(板书课题)看到这个富有诗意的标题,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

学生回答

预设:(1)、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口气来写?(2)、一滴水经过了丽江的哪些地方?(3)、丽江是个怎样的地方?到底有多美?(4)、文章写了丽江的哪些方面……

意图:自读课文的课堂,老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自我提问,自我思考,是学生缺失的重要能力。一个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生,必然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自读课文,理清“一滴水的踪迹”

1、老师:自读课文,你得自己读,课后的阅读提示是我们学

习的重要依托,请同学们自读阅读提示,用笔勾画出对自己理解课文有帮助的内容。

学生朗读、勾画

2、老师:请同学们结合“阅读提示”的勾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自读卡

自读卡内容:

1)、这是一篇        的游记,以             为线索

2)、一滴水的踪迹                      (明确时空双线)

3)、一滴水看丽江的角度               

4)、我是一滴水,(动词或形容词) 流过了 (地点),我看到了  (景色)     

学生:完成自读卡,汇报成果

教师板书:时空双线    观察角度

(多媒体展示:一滴水的踪迹)

意图:“阅读提示”这样的助学系统,老师不去有意识的引领,很多孩子是从来不看的,这就失去了教材助学的意义。结合“阅读提示”,学生自己完成自读卡,提高了学习的实效,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

四、小组合作,聆听“一滴水的心愿”

1、老师:我们借助阅读提示完成了自读的第一步,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我也要去      ,因为那里                      (自己的话)

第一个空应该填什么呢?  生:四方街

2、老师:下面同学们小组内两两合作,完成合作学习单。(每个小组完成三张合作学习单)

合作学习单:

我也要去四方街,因为那里             

原文:

提示:有感情的朗诵哦

 赏析: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情感、用词等或者其他任意一个方面进行赏析,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将合作学习的结果以圈点批注的方式记录在书上。学生汇报成果,教师点拨。

3、老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来赏析一下它们。

(多媒体)(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2)、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拨

意图:自读课文的教学,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好好的、个性的,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从而做到收放自如。通过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单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运用师生对读、演读、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使得语言赏析的过程深入而有趣。

4、老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我也要去四方街,因为有太多太多的理由,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丽江古城的心脏四方街呢?播放视频《丽江四方街》,让学生拥有一场视觉盛宴,加深对丽江文化风情的了解,对丽江的向往之情愈加深厚。

意图:文字里的行走只是存在于想象中,当他们对大美丽江有了深刻的文字印象,视频和音乐更能填补真实的画面感,使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有更加深入的体会。

五、跟随作者,感受一滴水的情怀

1、老师:那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阿来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意的丽江?对于作者经历的了解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去感受文章的情怀。

多媒体展示:

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等。

  1989年,阿来30岁,他怀着满腔的激情,走出家门翻越雪山,漫游在若尔盖大草原。他行走了两个月,有时风餐露宿,有时与藏民们坐在草地上看疾走的白云,喝酒、啃干牦牛肉,感受自然馈赠给他的一切。他每日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他很幸福,一个人在行走中的幸福。

经历、阅读、行走和对丽江的深情,凝结成了如诗如画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板书)

意图: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结合作者的经历理解文章的情感,是教给学生实现自主阅读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2、老师:阿来的经历,不仅让老师想到了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天地的书籍。我们从书籍中吸取着无穷无尽的营养,就在此刻,我们刚刚从阿来老师的文章中,不仅感受到了他对丽江的深情,而且我们还学到了游记的写法,一首顺口溜送给大家:(多媒体)

交代游踪为首要,视角多元要记牢。

抓住特点细细描,借景抒情更重要。

构思新颖出奇招,一滴水里见分晓。

意图:顺口溜的编写,整合了这篇游记的特点,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自读这一类文章的规律性指导。

六、作业布置:仿写训练,小试身手

课堂小结:我们跟随一滴水明亮的眼睛,穿越时间的隧道,见到了丽江古城的沧桑巨变,领略了丽江的独特魅力。

今天的作业:我们也仿照这种拟人的自由写法,变身一朵云、一棵树、一只鸟……跨越时空,写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二百字左右的小片段)

意图:学生在领略丽江美的同时,也一直在体会一滴水身份的妙处。这样的作业设计,把阅读与写作很好的联系在了一起,是对本节课创新写法的迁移运用。

 

 

板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江

            水的踪迹

            

  游记         时空双线       对丽江的深情

观察角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