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2019-03-23 22:48:30)
标签:
教育 |
自读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邯郸市第十四中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梳理“一滴水”的踪迹,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觉独特的特点。
2、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聆听“一滴水”的心愿。
3、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感受“一滴水”的情怀,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觉独特的特点。
2、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以标题猜读带动全篇的学习。
2、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提示完成课文整体内容的感知。
3、运用师生对读、演读、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使得语言赏析的过程深入而有趣。
4、“圈点批注”自读方法的指导和巩固。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语,我展我秀
学生:课前,在反复阅读、揣摩文意的基础上,自己写出精彩的课文导语,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由学生自己创作的导语导入课文的学习。
意图:要想真正实现教读到自读的转变,学生充分的课前预习就是万水之源。“精彩导语,我展我秀”正是学生预学成果的外化。
二、猜读标题,思考为先
老师:同学们的导语非常精彩,勾起了我强烈的阅读兴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游记。游记,就是把旅游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记下来。《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作者阿来游丽江后应当地政府的邀请给中小学生写的一篇“丽江游记”。(板书课题)看到这个富有诗意的标题,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
学生回答
预设:(1)、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口气来写?(2)、一滴水经过了丽江的哪些地方?(3)、丽江是个怎样的地方?到底有多美?(4)、文章写了丽江的哪些方面……
意图:自读课文的课堂,老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自我提问,自我思考,是学生缺失的重要能力。一个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生,必然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自读课文,理清“一滴水的踪迹”
1、老师:自读课文,你得自己读,课后的“阅读提示”是我们学
习的重要依托,请同学们自读“阅读提示”,用笔勾画出对自己理解课文有帮助的内容。
学生朗读、勾画
2、老师:请同学们结合“阅读提示”的勾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自读卡”。
自读卡内容:
(1)、这是一篇
(2)、一滴水的踪迹
(3)、一滴水看丽江的角度
(4)、我是一滴水,(动词或形容词) 流过了
(地点),我看到了
学生:完成“自读卡”,汇报成果
教师板书:时空双线
(多媒体展示:一滴水的踪迹)
意图:“阅读提示”这样的助学系统,老师不去有意识的引领,很多孩子是从来不看的,这就失去了教材助学的意义。结合“阅读提示”,学生自己完成“自读卡”,提高了学习的实效,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
四、小组合作,聆听“一滴水的心愿”
1、老师:我们借助阅读提示完成了自读的第一步,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我也要去
第一个空应该填什么呢?
2、老师:下面同学们小组内两两合作,完成合作学习单。(每个小组完成三张合作学习单)
合作学习单:
我也要去四方街,因为那里
原文:
提示:有感情的朗诵哦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情感、用词等或者其他任意一个方面进行赏析,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将合作学习的结果以圈点批注的方式记录在书上。学生汇报成果,教师点拨。
3、老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来赏析一下它们。
(多媒体)(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2)、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拨
意图:自读课文的教学,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好好的“读”、个性的“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通过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单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运用师生对读、演读、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使得语言赏析的过程深入而有趣。
4、老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我也要去四方街,因为有太多太多的理由,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丽江古城的心脏四方街呢?播放视频《丽江四方街》,让学生拥有一场视觉盛宴,加深对丽江文化风情的了解,对丽江的向往之情愈加深厚。
意图:文字里的行走只是存在于想象中,当他们对大美丽江有了深刻的文字印象,视频和音乐更能填补真实的画面感,使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有更加深入的体会。
五、跟随作者,感受“一滴水的情怀
1、老师:那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阿来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意的丽江?对于作者经历的了解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去感受文章的情怀。
多媒体展示:
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等。
经历、阅读、行走和对丽江的深情,凝结成了如诗如画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板书)
意图: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结合作者的经历理解文章的情感,是教给学生实现自主阅读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2、老师:阿来的经历,不仅让老师想到了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天地的书籍。我们从书籍中吸取着无穷无尽的营养,就在此刻,我们刚刚从阿来老师的文章中,不仅感受到了他对丽江的深情,而且我们还学到了游记的写法,一首顺口溜送给大家:(多媒体)
交代游踪为首要,视角多元要记牢。
抓住特点细细描,借景抒情更重要。
构思新颖出奇招,一滴水里见分晓。
意图:顺口溜的编写,整合了这篇游记的特点,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自读这一类文章的规律性指导。
六、作业布置:仿写训练,小试身手
课堂小结:我们跟随一滴水明亮的眼睛,穿越时间的隧道,见到了丽江古城的沧桑巨变,领略了丽江的独特魅力。
今天的作业:我们也仿照这种拟人的自由写法,变身一朵云、一棵树、一只鸟……跨越时空,写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二百字左右的小片段)
意图:学生在领略丽江美的同时,也一直在体会“一滴水”身份的妙处。这样的作业设计,把阅读与写作很好的联系在了一起,是对本节课创新写法的迁移运用。
板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江
观察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