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四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2018-10-23 21:30:27)
标签:
教育 |
《培养四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阅读。阅读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而习惯的力量又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更将终身受益。所以阅读要从小重视,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要从小培养。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四年级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十分浓厚,主动阅读的较少,一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地、完任务式地阅读,阅读时不思考,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并且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之家长重视度不够,督促力度不够,学生不爱阅读,阅读习惯差的现象较严重。因此,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师更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育实践中,要对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给予足够的重视,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指导,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来教育、帮助、引导小学四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的习惯。
为此,我提出了“培养四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试图通过了解、分析四年级学生阅读现状及阅读习惯不佳的原因,探索如何培养四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并且有目的、有指向地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二、研究目标
探索培养四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从小热爱阅读,专心阅读、注重阅读积累,边阅读边动笔,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兴趣的研究。
(1)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喜爱阅读的书籍,让学生自由阅读,教师适时引导。
(2)多途径、多形式引起学生阅读需要。
教师推荐、分享、朗读学生喜爱的书籍;学生朗读、交流自己阅读的书籍;通过课本内容扩展相关或同类作品书籍;同一课题引导学生阅读不同体裁的作品;开展组织不同的活动,每周开设阅读课,班里设置图书角,学生互阅书籍;家校合作。
2、教授学生阅读方法指导的研究。
(1)课堂上:“得法于课内”。
养成边读书边动笔的阅读习惯:不认识的字画圈,四字词语画方块,好的句子画破浪线,不懂的句子画问号,整段、整篇的理解感悟可在段、篇旁做批注,让学生通过阅读有个性化的体验。
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看题目猜内容,看插图理解内容,前后内容能联想,阅读完可以复述。
通过多种展现形式培养学生专心阅读习惯: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做一做,比一比。
(2)课堂外:巩固拓展提高。
勤查字典、词典,加速字词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保证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增加名著阅读的要求,每天阅读量变的积累达成最终质变的提高。
有效使用课堂上教授的阅读方法,举一反三。
多讲述多表达阅读的快乐和收获。
四、课题的界定
1、阅读习惯:是由实践巩固下来的阅读方式、方法、程序等的通称,即适应阅读所需要的、熟练的行为方式与思维定势。
2、良好的阅读习惯:思维的趋向性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能够正确反映阅读能力,终身受用,有利于学习进步。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专心阅读的习惯、良好阅读卫生的习惯、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运用工具书和“读有所思,读有所获”的习惯等。
五、理论依据
1、政策法规依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阅读。”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学生不仅学习阅读课本,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数量、质量,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2、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由于每个人各种智能的组合方式不同,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体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倾向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在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人只有按照自身的适应方式,才能有效地获取、掌握知识技能。为此,选择书籍,阅读方法等因人而异,日常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兴趣取向等因素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使培养四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更丰富,更有效,更科学。
2、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四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探索,形成培养四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步骤,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探索、修正、改进。
3、经验总结法。根据收集的调查资料、自己平时的观察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真实情况,总结出培养四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加以回顾、运用、总结,再实践。
七、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
本课题研究时间预定为一年,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年7月—8月):
1、确立课题。阅读相关书籍,学习掌握相关理论,认真选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年9月—2019年4月):
1、分析现状,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
2、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按计划实施各项活动,进行实践,不断调整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3、撰写相关论文,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年5月):
1、对课题全面总结、搜集和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
2、撰写专题研究报告,申报课题结题。
八、预期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1、撰写论文:《如何培养四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撰写研究报告:《培养四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