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心得体会2
(2023-03-15 18:30:26)
标签:
教育 |
《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的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进入大班,幼儿都希望成为班级里真实的主人。为了给孩子自主的活动空间,又让孩子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在不受成人的束缚下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一起制定班级常规就是孩子进行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自主、愉快的学习环境。我们在制定班级常规时,常常是和全班孩子一起商量、共同制定的。真正让孩子成为班级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比如:在建构区,我们会让孩子先讨论:“去建构区时,你觉得应当遵守哪些规则呢?”孩子们纷纭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一下子去很多人”、“玩的时候不能大吵大叫”、“不能争抢建构材料”、“玩具要分享,大家一起玩”、“可以互相合作搭建,结束后要快速收拾好玩具,并摆放整齐”……然后老师根据孩子们说的内容,确定了其中的几条作为建构区的活动规则,并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贴在建构区的墙上,我们以这类方式制定了我们大二班其他几个游戏区域的活动规则,经过民主参与制定产生的规则,孩子们更轻易理解,更愿意去接受和遵守。对大班幼儿来讲,让他们成为班级的主人,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积极地管理,学会自主管理班级,是幼儿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升入大班后,孩子们都想当小老师,这对他们来讲是非常荣耀的事。为了让更多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我们每天会通过自己推荐,然后由大家来评价,最后大家选举2名孩子当小老师,为了给每个孩子都提供尝试和体验的机会,对那些人气少的孩子,老师可以把他最近的进步或闪光点说给大家听,然后可以直接提名为小老师。
最后教师可以把班级的管理权利适当地交到幼儿手中,轮到当“小老师”的孩子,在游戏时就可以去游戏区域担负小老师的职务,散步时间可以和老师一起去组织孩子散步……“小老师”使每位孩子的潜能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的得到了发展。
赵 宁
2022年3月17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