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

(2023-03-15 18:20:45)
标签:

教育

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

摘要: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幼儿自己在一日活动中进行自我安排和规划,树立一定的规则意识,并进行行为内化,从而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游戏等各环节的能力,以使各项活动都能自主、有序开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  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  策略

 

Abstract: Children'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refers to children's own progress in one-day activities

Self-arrangement and planning, establish a certain sense of rules, and internalize behaviors, So as to carry out correct self-evaluation and manage their own life, study, games and so onThe ability of each link, so that all activities can be carried out independently and orderly.

Key words: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children'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in large classes.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由此可见,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阶段中是非常重要一课

经过两年的幼儿园教育,大班幼儿已经形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制能力有所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所增强,有了自己的主见,也有了一定的独立性,需要我们成人把他们当做“大人”一样看待尤其是朝夕相处的老师。因此,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有助于培养其独立能力、自觉性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减轻幼儿教师的教学负担,达到实施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那么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如何逐步来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呢?

一、注重环境细节

环境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通过布置合理有效的环境氛围可以幼儿环境的潜移默化中了解规则,从而形成一定的自律意识。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标识“明”规则

标识可以用幼儿能看懂的图文结合的形式加以展。图文结合是幼儿喜闻乐见,也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如:美工区里,幼儿人手一套的绘画工具以小组为单位摆放,摆放时与贴在区域柜里的标志一一对应,不仅有利于幼儿取放,而且减少了幼儿的无效等待时间。图书区里,老师自制的图片标识,提醒幼儿在阅读时要保持安静,看完后要按照书本上的标记将书整理好放回有同样标记的书架上。厕所里,在男孩小便槽的地方,按一定间距贴上一朵朵小花,隐性地提示了幼儿要按顺序排队入厕;在小便槽中间贴上小海豚图片,提醒幼儿小便要对着小海豚浇浇水,不能让尿液溅到外面。而在楼梯的每一级台阶上小脚印,幼儿就会自然而然顺着脚印靠右走、有序走等等。标识的创设能让幼儿自主、主动地去理解并逐渐掌握“我”应该怎么做,从而达到实施自我管理的目的。

(二)利用布局“定”习惯

小至班级,大至幼儿园其实都像一个“家”,要想“家庭环境”井井有条、整洁有序,光靠个体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一定的规则,知晓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一定的规则,知晓每一件物品的摆放位置,从而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惯。从一定意义来讲,物品摆放的整洁有序,也可以减少活动中幼儿的无效等待时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幼儿的水彩笔、油画棒摆放,可以以组为单位,放到固定的塑料框里。摆放时要先放油画棒盒,注意统一的朝向。在塑料框里剩余的地方放上水彩笔,统一放置到美工区区域柜里。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在剪刀、画画要垫的报纸等物品的放置上。不仅方便取用,还能让幼儿学会归类摆放的好习惯。幼儿在离开活动室时要把椅子塞到桌子下,既美观又安全。浇好花草后,自制水壶里要灌好水,放在植物柜最底层,方便下一位值日生随手取用等等。这种生活习惯养成后,幼儿会自然而然地学会物品的归置。

(三)利用音乐“理”时间

在大班一日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大部分幼儿起床后,准备开始吃午点了,个别幼儿还在慢腾腾地穿着衣裤;大部分幼儿已经吃完午点了,个别幼儿还在喝水。老师也会感到很无奈,又不能过于催促已经落后的幼儿加快速度在一次又一次的观察中我发现这些幼儿,也不一定是动作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时间观念,不知道怎么合理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掌握不好活动的节奏。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家长包办过多而幼儿日常生活中却缺少锻炼或根本没练习过。那么怎样隐性地提示幼儿掌握活动时间呢?

音乐的介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午点进餐环节,我们可以根据时间选择合适的音乐,前面音乐的选择以舒缓、优美的为主,既可以创设进餐气氛,又能增进幼儿食欲。后面的音乐可以选择乐曲节奏明快、动感的,音乐节奏的加快会给幼儿一定的心理暗示提醒他们要加快手上的动作,时间快到了。也可以让已完成午点环节的幼儿随明快的音乐进入自主游戏活动,让他们的等待也充满乐趣。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练习下,等幼儿熟悉音乐后,会知道哪首乐曲响了,我应该做什么事了,从而逐步掌握活动节奏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

二、以“小组”为单位,优化自我管理效能

幼儿园班级里一张桌子往往围坐6人,以此分组,分配班级的任务,是我们的一贯做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出要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因此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大可放手把班级里的事务放心地交给幼儿,让幼儿参与班级管理这样做不仅幼儿乐在其中,而且学在其中。具体有以下几种可行的方法:

(一)管好自己

作为小组成员,首先要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以小组为单位,制订组内协议,让幼儿通过讨论,明确要做什么,该怎么做。这样幼儿就会带着主人翁的思想参与活动表现的就会更加积极,行动目标更加明确。如在区域游戏时,幼儿对积木的收放这个事情幼儿往往对拿积木非常感兴趣,对收拾却都推三阻四,于是我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他们商讨后决定:由先到的小朋友拿积木,拿来后大家都可以玩,遇到矛盾和纠纷由小组长负责解决。积木收好后,由拿积木的小朋友统一送回到指定位置的积木柜上。于是这件经常容易引起吵闹的麻烦事迎刃而解

在日常活动中,我也鼓励幼儿,小组的事情商讨解决,有疑惑的投票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来找老师帮忙。一段时间下来,告状的幼儿减少了,幼儿也能遵守公约,分工合作完成班级里的事务如:做值日生进行餐后打扫与班级物品的整理,午休前与午休后轮流整理床铺及架床、各组的小组长为本组幼儿分发餐具及午点等等。

(二)管好别人

在实施小组管理中,“小组长”这个角色必不可少,也很关键。小组长”负责生活管理学习管理其中生活管理包括分发午点、分配打扫任务等;学习管理包括分发、放置学习用品等等。同时公平起见,也为了给每个幼儿提供平等锻炼的机会,组长采取能力强者轮流担任制。在日常生活中组长除了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外,还要管理好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幼儿在体验管理与被管理过程中摆脱依赖,获得自主的满足与乐趣,使得幼儿相互监督、自我约束,守规则行为明显提高。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班级管理步伐一致。

幼儿就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幼儿阶段的孩子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深深影响着每个孩子。作为教师,在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之前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班上教师要互相沟通,管理要求要统一,管理方式步伐一致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让幼儿不管在谁面前都能按规则去实行,营造和谐舒适的学习氛围。

四、家园合作,一起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不断实践,贵在坚持。所以,家长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幼儿在幼儿园形成的自我管理能力的一套流程,家长在家庭里也要一致要求,巩固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家园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总而言之,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连续不断实践的过程,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让每一个幼儿充分实现自我飞跃。


参考文献: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