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前儿童美术工作坊活动的基本流程

(2019-03-14 10:45:33)
标签:

儿童美术

儿童美术教育

少儿美术

少儿美术课程

分类: 美术教育


美术工作坊是一个能够促成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平台。挖掘美工坊活动中可能存在的促进儿童发展的机会是教师组织儿童开展美工坊活动的核心任务。常见的适合学前儿童参与的美工坊活动流程包括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图纸设计、制作作品、处置作品与管理环境等,流程中的各个构成环节之间有相对固定的先后顺序,但管理环境环节可以伴随着其他环节展开,它的发生有一定的随机性。

一、材料采集

材料采集是美工坊活动的开始环节,但它不是每一次美工坊活动中必须出现的环节。材料采集是在有需要时才发生的活动环节。如果材料的存储能满足美工坊活动的开展,可以直接进人下一环节的工作。当活动材料不足时,材料采集应该及时展开。

材料采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材料采集应以儿童采集为主,教师采集为辅;其二,材料采集可以分为家庭采集与幼儿园内部采集两种采集方式;其三,在幼儿园有集中堆放空间的情况下,家庭采集可以成为常态化的采集方式;其四,幼儿园内部采集可以涉及教师办公室与各个年龄段的班级活动室,各类废旧材料的采集可由儿童组成团队轮流完成;其五,材料采集的时间可以随机安排。

材料采集是学前儿童参与美工坊管理的重要环节。材料采集的过程中,儿童可以学习与别人(包括家长、教师、其他儿童、幼儿园内的陌生员工等)交流的方式与技巧,可以了解、分辨材料的特征,还可以得到养成责任心的机会。

二、材料加工

材料加工环节是指在创作作品之前的材料准备环节。这个环节也不是所有类型的美工坊活动都须具备的。有些美工坊需要有这个环节。如纸浆湿塑美工坊中,需要将收集来的纸张制作成纸浆,有时还需要调色,制作成各种彩色纸浆备用;石玩美工坊中,需要将采集来的石头清洗、晾干、分类摆放;木艺工作坊中,需要将采集的各类木料分类;扎染工作坊中,需要调制染料。但如布艺美工坊、编制美工坊等一般就不需要这个环节了,因为这些美工坊所用材料一般不需要加工,而是直接可以使用的。

材料加工是儿童感知各类美工坊材料特征、获得不同材料加工技巧、发现材料加工过程中各种科学现象的极佳环节,其间还可能发生分工、合作的机会,以获得团队工作的经验。

三、图纸设计

图纸设计是材料转变成某个作品的中介环节。在美工坊活动中图纸设计环节是必需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受制于学前儿童能力发展水平,教师对他们的设计图纸要有合适的期盼,不必精益求精。对儿童来讲,完成图纸设计等于证明自己已经知道要做什么与做成什么样,他们后续的工作可以随之展开。

图纸设计环节对于帮助儿童养成一定的构思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四、制作作品

制作作品在美工坊活动中是占时较长的核心工作环节。该环节中儿童的主要工作是落实设计图纸的“方案”,他们通过寻找所需材料,借助所需要的相关技巧,完成作品制作。由于美工坊所用材料的差异,制作作品环节的展开在不同质的美工坊活动中有所不同。比如布艺坊制作环节可以分解成裁剪、穿针、缝制三个小环节;木艺坊制作环节可以分解成寻找裁剪木料与组装作品两步;纸艺坊可分为湿塑与干塑两种类型,以湿塑为例,其制作环节可以分成粘贴塑形与勾线上色等环节。制作作品环节根据需要将其环节细化,除了有助于儿童明晰制作流程外,还可避免由于材料与工具混用带来的安全隐患,对材料工具的管理也更为方便。

教师在制作环节可以发现儿童设计意图的稳定程度,可以发现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还可以发现儿童工作中的坚持性水平。制作环节是儿童能力、兴趣、习惯以及相关学习品质发展的重要环节,关注他们的活动、记录他们的故事、发现他们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支持应该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

五、处置作品

处置作品是一个完整美工坊活动的结束环节,如何最优化地处置儿童的作品是该环节的主要任务。

美工坊中儿童作品的处置路径按照处置主体来分,可分为儿童自主处置、教师处置以及儿童与教师协商处置三种方式,在具体的处置情境中需要三种不同的处置方式协同运用。儿童自主处置是指由儿童自己决定以何种方式处置作品,充分考量儿童的主观意愿;教师处置是指由教师按照一定的要求处置儿童的作品;儿童与教师协商处置是指由教师引导儿童展开协商,综合考量儿童意愿与实际需要的处置作品的方式,这种作品处置方式应该成为主导的处置方式。

按照儿童作品处置去向来分,作品的处置路径可分为环境展示、充实区域材料、赠与或义卖等方式。环境展示是比较常态的处置方式;充实区域材料一般是运用美工作品具有的流通价值,通过构建联动式区域活动激活作品的意义,这种方式可以成为主导式的作品处置路径;赠与或义卖是一种不充实的作品处置方式,赠与或义卖对象可以是同伴,也可以是家长等成人,通过作品处置开展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之间的联动以及家园联动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作品的价值。

运用何种处置作品的方式需要考量儿童的主观意愿,作品的处置去向应该有多元化的趋向。引导儿童参与作品的处置是对儿童的尊重,是对作品意义的重视。学前儿童在美工坊中自主创作作品的意义不仅指向作者个体,也指向幼儿园其他儿童以及家长。美工坊作品的意义不仅是装饰、美化环境,更应是以作品传递幼儿园教育的思想,传递幼儿园的教育文化。

六、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环节是儿童能力、兴趣、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

严格意义上来说,管理环境不是一个独立的美工坊活动环节,它是一个被分解的,与其他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的环节。换言之,管理环境可能在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美工坊活动的时间段内发生。

美工坊活动中儿童对环境管理的参与是幼儿园自主性美术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环境管理一般涉及参与美工坊环境创设、美工坊工作环境安排与整理以及自我工作环境的管理三个方面。儿童参与美工坊环境创设需要教师的帮助与引导,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教师主导、儿童为辅的方式展开美工坊环境创设。美工坊工作环境安排与整理是指以儿童为主体,参与美工坊工具材料的摆放、检査,并由教师监督儿童安全规范使用工具材料、管理美工坊的环境卫生等工作。自我工作环境管理是指个体儿童主动参与管理个人创作空间的工具与材料的拿取、摆放、使用与归位,也包括工作衣、护目镜、安全手套的穿戴、脱放等。

在美工坊管理环境的参与程度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之间、不同个体之间、不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坚持、放手、支持、等待是教师帮助学前儿童的主导策略。

摘自《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吕耀坚著。更多请点击少儿美术课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