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有两宝

(2025-07-14 17:48:17)


俗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家有两个宝86岁的母亲92岁父亲。

母亲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不需要我们做子女的费多大心,父亲则不然,虽然白天有保姆照看,监控中我经常可以看到父亲在不停地在叫姐姐的名字,“丽丽,回家呀,准备车吧!”“丽丽,下地呀,要坐轮椅了。”“丽丽,吃饼子呀,喝老豆腐呀。”姐姐是个孝女,没有一天不回去的。每每听到父亲召唤,总会闻风而动,第一时间急匆匆赶来,竭尽所能满足父亲的要求,在父亲眼中,泼辣能干的大姑娘是家中名副其实的“大梁”。哥哥不在本地工作,虽然父亲也经常叫他的名字,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我是家中老小,只能算根“柱柱”而已,偶尔心血来潮父亲也会叫我几声。

昨晚回去,和父亲没话找话聊天,感觉父亲不太高兴。我问母亲缘故,母亲顺着姐姐所在的方向冲着我努了努嘴,我明白肯定是父亲又和姐姐刺挠了。

过了一会儿,姐姐出去锻炼,母亲和我说起了原委。原来是六点半姐姐一回家来父亲就不停地叫姐姐,让她准备好车儿要回去。姐姐告诉他这就是咱家,哪儿也不去,父亲不依不饶还是叫唤。家里三十多度,人的心情本就烦躁,加之姐姐心里还有其他事情,于是也就懒得搭理父亲。

这下可算激怒了父亲,他先是不停歇地骂姐夫,之后姐姐喂他晚饭父亲绷着嘴就是不吃,并和姐姐说要“三顾茅庐”才行。无奈,姐姐只能硬着头皮说“爸爸,吃饭吧”,三次邀请后父亲才同意吃饭,弄得姐姐真的有些身心疲惫。看来父亲脑子是清楚的,只是他想做的事情姐姐没有依他所说罢了,于是故意刁难姐姐,让人听起来又可气又好笑。

犹记得前几天群里姐姐给我们发的父亲一上午不睡觉,一直在和她磨叨的几件事。“一是让二虎头和壮合起来(外甥女和儿子的小名)给他舅舅(我哥哥)买辆新汽车;二是妮娃(我姑姑的小名)村子里盖房子用了咱家的木料、砖,结果盖起房子后来又卖了,老了给一个男的买了楼房,这钱给了我小子多好了;三是金福子家穷,迁坟占地给人家送2000元补偿人家也不要,可得记住人家的好;四是说车儿老坎住还得绕道朱儿上(我们许村子一队的地方)辛苦你妈妈做工作才让通过了;五是说他还有两个金骆驼,在老家上西房黑箱里了,那是他学习好奖励给了的。一会儿又说是壮壮学习好奖励的,身上长的黄白色毛毛,是小骆驼,可不敢丢了。”姐姐接着问父亲“你百年后占用金福子的地给人家多少钱吧?”父亲说“政策变化可大了,再说吧。”

父亲脑袋时而清楚时而糊涂,哥哥汽车去年发生故障其实已经修好了,在父亲眼睛里该换新车了,可又担心儿子没钱,于是想让两外甥合伙给舅舅买个新汽车;八十年代初,老家村子里父亲已经备好料,准备盖新房子的,最后我们搬迁县城,姑姑用那些料盖了房子,之后又卖了,老来姑姑又买了新楼房,父亲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迁坟占用了金福爷爷家的耕地,父亲准备给人家酬金对方坚决不受的确是这么回事的;至于车子半路坎住绕道儿也可能是多年前父亲回村发生的事情;老家箱子里有金骆驼一事更是天方夜谭,凭空想象,也许潜意识中他记得我奶奶箱子里放着ZTS字画的(字画价值连城,可惜早已被奶奶不当回事丢弃);父亲依旧记得他上学时候曾经是好学生,保送上的师范,而我儿子在他心目中也是个好学生的。姐姐问起他百年之后占地如何补偿人家,父亲又避而不谈了,也许,他知道人一闭眼万事休,补偿多少钱就是由我们子女做主了。

看着姐姐在我们兄妹仨群里写着父亲说的这几件事,我笑了“父亲这叫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合体。”

网上查“家有一如有一宝”的释意让我感受颇深。老人作为家庭智慧传承者、情感纽带和文化守护者的多重价值,其核心在于老年人积累的人生经验对家庭发展的指导作用,以及他们在维系代际关系中的精神价值。

首先是智慧积淀与实践指导作用。1.生存智慧的传递:老年人历经数十载风雨,积累了应对突发状况、化解家庭矛盾的具体方法。例如处理婚丧嫁娶的礼仪规范、房屋修建的风水禁忌等,这些实操经验往往通过口耳相传保存下来。2.决策参考坐标系:老一辈经历波动周期、职业发展规律等历史经为年轻人购房置业、职业规划提供纵向对比维度。研究显示,有老人参与决策的家庭,重大投资失误率降低27%。老人,是家庭生态的稳定器1.情感联结枢纽:三代同堂结构中,老人常扮演矛盾调解者角色。社会学调查表明,有老人的家庭,夫妻离婚率较核心家庭低16%,祖孙互动使亲子教育压力下降34%。2.传统仪式守护者:从春节祭祖流程到新生儿满月礼仪,老人确保了文化记忆的实体化存续。这种仪式传承强化了家族认同感,在长三角地区宗族研究中体现尤为明显。伦理实践的文化价值方面。1.孝道教育的具象载体:赡养过程本身构成道德教育场景。子女侍奉老人的行为模式,会被孙辈观察模仿,形成代际传递的伦理认知链条2.生命教育的活教材:老人面对疾病、衰老的态度,为年轻世代示范了生命尾声的尊严维护方式。临终关怀研究显示,接触过长辈离世的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认知成熟度提升41%。所以,面对家中父母这两个无价之宝,提醒我们在他们有生之年,多尽孝道。

姐姐是个善感之人,她和父亲接触的最多,父亲的喜怒哀乐也决定了她每天的喜怒哀乐,父亲高兴她就高兴,父亲生气她自然也高兴不起来。看着父亲半夜里的煎熬和一反常态,她更是伤心落泪。回想起父母为她带孩子,毫无怨言,由于家里逼仄,晚上父亲只能躺在沙发上睡觉,父母为她无怨无悔的付出更是情不能自已。

想起前几天我和儿子的对话“父母不遗余力,为了孩子都是竭尽所能,毫无怨言”,儿子不同意我的看法。我说道2008汶川地震中襁褓中的婴儿平安护在年轻母亲身下,毫发未损让在场的人无不落泪,感动于母爱的伟大,儿子说那是母亲的本能而已。“地震来临时第一时间逃离危险,保命才叫人的本能!母亲为何不丢下孩子自己逃跑出去呢!”儿子最终被我说得哑口无言。我没有责怪儿子,知道以后他为人父后会理解我说的话。

“细想想一家人在一起真好!家有二老就是两宝!珍惜当下,享受生活,各自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有余力照管父母,也尽可能以后不要麻烦孩子们。”这是姐姐的心愿,又何尝不是我和哥哥的心愿呢!

 

                       7.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