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好自己感恩生活

(2025-06-04 22:37:14)


姐姐去杭州半个月了,一直没有回谷的原因,与恰逢端午,想和姑娘一起过个团圆节有关5月31日端午节适逢周末,三天小长假,姐姐特意打电话邀请我儿子去杭州和他们一起过端午儿子于是忙里偷闲端午节下午去了杭州,本打算晚上就返沪,在大家的一致说服下,儿子在杭州住了一晚。活好自己感恩生活


姐姐给盛情款待儿子,做了软大米凉糕、包了饺子,做了西红柿鸡蛋拉面静待儿子的到来。儿子坐下午两点多的动车去的杭州,上海到杭州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平日里看起来不太重视仪式感的儿子特意给我的外甥女买了鲜花带了过去,这让她很是兴奋。

儿子到了大姨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晚饭吃得狼吞虎咽,唇齿留香。饭后他和姐姐一家人热情地聊天,算是忙碌的学习科研之余在家人面前卸下了疲惫,好好放松了放松。

只是儿子第二天上午九点返沪的动车就又赶回学校,真的是去也匆匆,回也急急,连西湖没空去看看。杭州当天大雨,姐姐一家人又亲自送他到了杭州东站,临走又特地给他包里装满了水果。姐姐从小到大视我的儿子如己出,真的是关心备至、关怀备至。活好自己感恩生活


端午下午,我抽空去姐姐家里开了开窗户通了通风,浇了花,毕竟她离家半个月了,家里需要透透风。我担心花盆里的不小心溢出来淋湿木地板于是在她家等了一段时间才回家。无意中在书桌上瞥到了一祈福词,右上角落款是5月17日,从字迹一目了然可以看出是姐夫的笔迹。再往旁边一看,叠放着一沓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得一模一样的祈福词,只是祈福时间不同而已,最上面一张落款是5月16日,我明白了姐夫是每天在认真抄祈福词的,那天他走得急,没有来得及把写好的祈福词放到一沓纸里的。他每天虔诚地为两个姑娘祈福祷告,祝愿她们未来日子里一帆风顺、生活幸福。父母爱子女,真是费尽心血,费尽心思。姐夫是一个不爱多言的人,但心思细腻,是两个姑娘眼里的“好爸爸”,他对她们从小就疼爱有加,有求必应,真心祈祷上苍能看到一个父亲的诚意,保佑俩姑娘能心想事成。活好自己感恩生活


六一儿童节,微信盆友圈中看到家长晒出孩子们节日里获得的各种各样的奖状。我作为一个博士生的妈妈,没想到六一这天也收到了学校给我寄过来的儿子的喜报。喜报中这样写到“见字如晤,鸿雁传春。恭喜您的孩子在2023--2024学年追求卓越、表现优异,荣获2024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瑾此特向您表示祝贺。”“我们深知每位英才的成长都凝聚着家庭教育的心血滋养,感谢您的倾心培养和对学校发展的深切关注,期待未来与您继续携手,助力孩子不断探索未至之境,拥抱无限可能。”“愿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您的孩子能够敢为人先、与日俱进、海纳百川,在引领变革的实践中担当时代使命、成就精彩人生。我知道,国奖来之不易,成绩的背后,是儿子四年如一日的努力。博士不是比智商,是比心性,真正能撑到最后的,不一定是最聪明的,而是那些能不断修复自己、咬牙走下去的人。读博让儿子懂得了世界的复杂、人性的深沉、科研的残酷、时间的力量,也正因为如此,他也变得更强大、更清醒,也更真实。活好自己感恩生活


知道母亲想去哥哥那里转转,6月2日天气不错,于是领着她早晨八点半就从家里出发了,一个小时去了哥哥家。吃了点水果,简单聊聊天后,我们推着轮椅领着母亲去了公园,故地重游,颇多感慨。几年前我们也曾推着轮椅来公园的,只是轮椅上坐着的是父亲,母亲那时腿脚还很灵便的,几年过去,物是人非,母亲出行得坐轮椅,父亲已经下不来床。我们在湖边、在满池荷塘边、在大算盘下和母亲合影留念。公园里空气清新,绿树成荫荷花盛开,令人心旷神怡在湖边的座椅上坐下来,我们边聊天赏景边吃水果,将图片发到家庭群里,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外甥女感慨道“小时节假日最盼望的事莫过于带上我和弟弟来舅舅这里玩啦,出行总缺不了各种各样的吃喝,景没记住多少,倒是那些好吃的零食依旧记忆犹新,你们没变,带的吃的东西也没变。”一句话,把我们瞬间都逗乐了。是啊,从前节假日我们经常是带着孩子们出来游玩的,多少年过去后,孩子们长大各奔东西,我们领着父母出来故地重游,这几年,父母越发衰老,我们唯恐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于是尽可能地多陪伴父母,有空多领着母亲出来散散心。

午饭哥哥特地在JS饭店招待我们,饭菜家常可口,大家吃得很舒服。侄女一家人也特地来饭店看望我们,她的孩子快七个月了,很皮实,也不认生,我们吃饭的时候她坐在小推车里自顾自玩自己的,不一会儿便睡着了。活好自己感恩生活


饭后我们回哥哥家,母亲坐在沙发上短暂的休息后,我们踏上了归程。回家来下午四母亲简单洗漱后躺在床上就睡着了,毕竟,85岁的老人,坐车、坐轮椅还是很累的。怎么说呢,抓时间吧老年人,真的一天和一天不一样问起保姆我们不在家,父亲今天的表现她说父亲没有捣蛋,表现很好,我们也就放心

晚饭后,我陪着父亲倒歇,他又有些胡言乱语了,硬说他旁边着一个六岁的小孩子。在我的劝说下,他终于相信床上只有他一个人睡着的。晚上的保姆看出来了我的疲惫,“这段时间你姐不在,你爸妈也只能靠你了,累了吧!”她问我。“不累的”,我说。父母在不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只是姐姐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又想管老的,又想看小的,鱼和熊掌怎能兼得?

                                   6.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