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变老)的代价

昨天,看到小外甥女在家庭微信群里提议过两天来个全家写对联活动。她说“记得外外从小就告诉我(腊月)二十四,割上对子写上字。我看日历,腊月二十四正好周六,佳姐休息有空回来,说不准小弟儿(我儿子)也可能就放寒假了,咱们那天写春联吧!”“那再好不过了。”我说。她接着说“这几日我妈正在练写毛笔字呢,不知道外外能否给咱们写个福字”。听她这么一说,群里短暂的沉默了,因为我们都明白以老父亲如今的身体状况,已经没有能力提笔写字了。
老父亲睡眠一向不好,老来更甚。晚上不睡觉,他会起床来到客厅茶几上通过“写”毛笔字来打发时间。爱好书法的外甥女为此特地给他买了成套的毛笔(大楷笔、中楷笔、小楷笔)、“金不换”的古墨、还有一摞摞的米字格练习纸。然而,老父亲一直不舍得用它们,总是说还有旧毛笔、旧墨汁、旧报纸,等用完这些再用新的。三年前,他晚上坐轮椅从卧室出来写字的时候,好多常用字他都写不来了,每张练习纸上我都会发现有几个错别字,想当初父亲写了一辈子材料,是极少有别字现象的。
然而,随着身体没每况愈下,这两年,老父亲已经完全不能握笔写字了。如今外甥女给他买的写字的一套笔墨纸砚依旧完好无损放在茶几下,老父亲知道我平日里在练毛笔字,他语重心长和我说“那些笔墨纸砚以后就留给你用吧!”他的一句话差点让我流下泪来。从小到大,他很少表扬我们,记得那次我拿起毛笔,在他练习纸上随手写下我自认为练得“拿手”的几个字,他连连称赞“字写得很好,比我写得好多了。只是刚直有余,柔性不足,不像女同志写的。”我笑着说“人常说字如其人,肯定么!”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老父亲时不时犯迷糊,顽固地认为姐姐姐夫把他扔在鼓楼底下不管他,亦或总奇怪不知道他每天睡在哪里,前两天嚷着非要回老家村里,他一闹腾,弄得我们全家人手忙脚乱。我和在医院工作的丈夫说起老父亲的反常举动,他说“可以理解,每天躺在床上,难免脑子会犯迷糊。”保姆也说“犯迷糊在所难免,也可以说是正常的,因为老不是一下子就老的,总有个过程的么。”想起我关注的“大新在哪儿”视频中的大新妈不也是成天家说胡话,产生幻觉吗!种种现象说明父亲越来越老了。
老父亲虚岁九十了,我猜想他打心里在恐惧死亡,尽管我们一再劝他活在当下,每天有人伺候着,过一天算一天,不要多想,可终究还是无法打消他的顾虑与恐惧。刚刚看了“孝敬父女的7个层次”一文,对待父母和颜悦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作为儿女,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多陪伴老父亲,陪他多聊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
生命难得恬淡,难得从容。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生活从容,乐观对待。还有半个月就春节了,过年又长一岁,但愿老父亲能放平心态,开心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