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2022-11-29 17:03:07)记录
111月21日:我们办公室三个人,其他两人都不能来上班了。一个家住省城,上个星期已经不来上班儿,另一个和这次Y性病例咫尺之遥,也不能来单位。我年龄最大,反而成了“稀罕物”.昨天看到各股室人员,已经在各自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协助基层检查市场,我的分管领导这段时间负责督查隔离酒店,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我家和单位一步之遥,只能一个人坚守工作岗位。
11月22日:终于明白19日晚丈夫和院长的“据理力争”的原因。高校核酸检测更得十分注意,万分小心,一旦发生感染,后果将不堪设想。在他的强烈要求下,院长终于按照他的要求给他配齐了人员,于是他带队圆满完成了ND三万人的核酸检测(检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学生被车辆撞伤,看到她一个劲打哈欠,丈夫凭直觉和平日里掌握的医学常识感觉她不只是简单的擦伤,建议打120,校领导觉得有些小题大做,然而,CT检查
21日ND不是他带队,果然发生了让丈夫担心的事情,“一名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感染”立即成了爆炸性消息,弄得人心惶惶。昨晚睡觉前看到区里通告,已经发现66名y性人员,其中不乏社会面核酸检测排查中发现的。这样的人“混迹”于核酸检测点,可想而知,对排队等候做核酸的人心里上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从昨天起,我们分小区通知下楼来做核酸,要求人与人之间保持两米距离,防止扎堆聚集,引起交叉感染,做完核酸立即回家勿逗留。单位前门不开,所有进出人员和车辆进门前必须再门口的大红地毯上先消毒,扫码测体温后才能出入。单位的执法车前后玻璃上都蒙上了大大的条幅,“市场监管”甚是醒目。父母居住的小区群里看到了邻居互帮互助免费给白菜,胡萝卜,我说“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国好邻居,为你们点赞。”灾难来临时,中国人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就是中国精神。
晚拿着“通行证”回父母家里,送过去一箱奶和一些水果,还有两瓶西红柿(三年疫情让我体会了夏季装点西红柿酱的益处,今年夏天我和丈夫又灌了三十多瓶西红柿)。21号晚回去给他们做了烙饼,父母家里吃喝充裕,我们也就放心了。疫情以来,父母两人真的是相依为命,母亲成了父亲名副其实的24小时专护,一个人照料父亲,真的是无奈之举。
今天23号,一上班看到每个执法车上又都配置了大喇叭,循环滚动播放着市场监管疫情防控规定,全局人员基本都下沉到基层配合市场检查,不分昼夜在行动。同事秀也属于他们办公室一个人的坚守,她每天骑车上下班,说路上一个劲被路上执勤的交警拦下“盘问”,看到她出示的“通行证”才予以放行,其实,区里要求静默管理,没事谁还会出来呢!我和单位一墙之隔,传达室阿姨忠于职守,每天把大门锁得紧紧的,下班发现院子里的大门又上锁了,叫了半天她才出来给我开门。
11月24日:丈夫脉脉温情和体贴入微的关照总是让我很是感动。前天给我买回水果,昨晚回家来,又给我带回来蔬菜和鸡蛋。从明天起,他晚上将入驻医院,不能回家来,担心我后勤供给,准备妥当,他才能放心。
晚,区纪委的《通报》有些一时激起千重浪,郭某在静态管理期间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多次参加聚集性活动,造成恶劣影响和疫情扩散风险,分管该校的区教育局领导被问责,而学校领导由于落实疫情防控责任不到位被立案审查。这自然也给领导们敲响了警钟,必须管好自己的人,否则,出来事情,连带责任在所难免。
11月25日:昨天看到张飞扮演者李靖飞在“二哥”陆树铭去世二十多天后也随他而去,“这一拜,忠肝义胆,这一拜,生死不改”,陆于农历11月1日去世,李于阴历11月1日去世,冥冥之中似乎也兑现了“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生死诺言。全国各地的疫情让人们心里很是沉重。儿子广州的同学提前放假了;朋友北京上学的儿子前天也回家了;南京的外甥女足不出舍,被封闭在宿舍;而远在上海的儿子又不知如何?我知道他已经经过了大风大浪的“洗礼”,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朋友们在家百无聊赖,编的“蔬菜阅兵式”小视频让人看得捧腹,稍微缓解了一下沉闷的气氛。我局明年即将退休的两位老同志主动请缨,加入早中晚市场主体一线专项检查,他们宝刀不老,老当益壮,致敬老同志!直到昨天我才知道,我们这儿的核酸检测点人员都是由志愿者组成,每日里组织核酸检测有条不紊,为这些认真负责、耐心细心、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点赞!
从昨天开始,社区党员积极响应直工委的倡议,积极参与了社区的抗疫行动,只不过有些特意为之的摆拍让人瞬间对此形式主义产生了些反感;妈妈奇怪我这两天不见有什么动静,他担心我又身体不舒服,我说有我姐在家照顾他们,我自然后顾无忧;每天早晨一上班和下午回家前局班子成员都要开碰头会,对每天的抗疫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和总结,执法部门在抗疫中责无旁贷。上班进门先消毒扫码测体温,然后打卡接龙前一天的核酸检测结果成了每天工作终的“必修课”。单位为同志们备有工作餐,也算特殊时期对的特殊照顾,我和单位一步之遥,没有报餐,笑着和主任戏谑“我为国家节省了这么多饭,该如何折算?”
11月26日:这段时间,一到晚上我就四肢发痒,让人实在有些抓狂,丈夫说这是由于免疫力下降导致的过敏。有些奇怪昨晚竟然没痒,仔细想想,可能是西芹饺子的缘故。丈夫电话中叮嘱我他不在家一定要做饭吃,不要胡乱对付,于是就地取材,中午我做了西芹饺子,不仅吃了顿美餐,而且还意外发现了西芹有止痒功效,我为我自己的意外发现而窃喜。周六一早,人们还在睡懒觉,我就起床做核酸了,之后收拾了一下阳台。我家阳台上虽然种的都是些草花,但一年四季花开不断,一副春意盎然的样子。朋友圈中北京舞蹈学校学生做核酸时候的“生龙活虎”练功视频让人会心一笑,他们趁着出来做核酸之际,做个空手翻、一字马算是每天的也算是每天的锻炼打卡。
连着几天作战,丈夫有些感冒的征兆,不到十点就上床了,结果12点还没能睡。周日区里的全员核酸,调配两个乡镇卫生院的过来支援,谁曾想卫生院的人虽然家在城里,但由于实行闭环管理,全部都在乡卫生院下沉。村里之前发的通行证过期,他们明早来城里都成了一个问题。无奈丈夫开始和医院、社区联系车辆,不知打了多少个电话,终于将明天去村里接人的车落实,一番折腾下来,已经是晚上十二点多了。
11月27日:一早醒来,发现区里又增添几个高风险区,起床洗漱完毕,第一件事就是下楼做核酸。看到志愿者穿上了统一的红黄相间的马甲。做核酸的医务人员的桌子上,放着一个装满开水的玻璃瓶子,每个人做完核酸后都要进行消毒,冰冷的消毒水让她们的手冻得都有些麻木了,不得不用玻璃瓶南暖水再做。我前面排队等待做核酸的是同事领着她上幼儿园的孙子,孩子习惯性地听话地张卡嘴配合医生采集核酸,依旧记得今年年初他第一次做核酸时候害怕得大哭大叫,如今,采核酸对于他早已成了家常便饭,他也习以为常。
上海马拉松今天开赛,时隔两年,再赴上马之约,有18000人参与了这项久违的赛事,这是一个好兆头。果然,临睡前被朋友圈铺天盖地的同一个通告刷屏,我区从28日零点解除全区静态管理,大家掩饰不住的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纷纷在朋友圈“奔走相告”。想起了朋友圈的一句话“这辈子啥最好,祖国稳定最好,人民安居最好,身体健康最好,开心快乐最好,亲人平安最好,有人惦记最好。”
11月28日:早晨上班,我特意到单位临街的国道上看了看,一切又恢复了正常,俗语说得好“烟火人生”,几天的JM真的让人有些难捱。沉寂一周的单位终于热闹起来,只是解封不解防,防疫之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