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尝试用列表、画图、假设、等策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化繁为简、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难点:让学生认识、理解、运用假设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出示)课题:“今有稚兔同笼,上有九头,下有三十足,问稚兔各有几何?”
师:同学们,这道题是以文言文的方式表述,哪位同学看懂他的意思了?
学生表述基本正确都要给予肯定,并在此时出示正确意思。(课件展示)
师:现在大家都看懂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了,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古人留给大家的珍贵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通过观察、探索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
课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看完这道题,从表面看此题你们能获取哪些信息?和生活常识联系在一起,你还能说出哪些信息?
(二) 实践操作,
1.画图法
师:出示课件
生:试着画一画,学生汇报(课件里展示正确答案)
师:你们和他的一样吗?这个方法挺好,能帮我们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画图法)
2、 列表法
师:讲授列表方法
生:完成表格
3
、抬脚法
师:如果兔子抬起双脚,鸡抬起一只脚 ,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生:和同学相互说一说
4、
假设法
师:假设都是鸡,那么它们有多少只脚呢?
生:8乘2等于16
师:脚怎么少了呢?
生:和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师:假设全是鸡一共是16条腿。实际有26条腿,这样笼子里就少了10条腿,为什么会少了10条腿?(主要让学生说出每孩子鸡比兔少2条腿。)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算式,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学生反馈:学生和教师一起边说算式,教师边板书。
8×2=16(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条腿)
26-16=10(条)
4-2=2(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条腿。)
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条腿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
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算式展示在黑板上?
学生板演: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那你知道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又是怎么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请同学们自学P114页下面内容。好的,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反思:一节课下来,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课前准备不是很充分,对教材不是很透,内容较多,对学生估计过高等,所以才导致上课时紧张。由于紧张,我范了一个大错,本该是8名学生上台表演小鸡小兔的,我却只让6名学生上台,所以导致学生和听课老师都懵了:啊!怎么了?
所以,我认为要想上好一节课,其实我们还有很多要学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继续努力,多多熟悉教材,以便课堂更加流畅!同时,也特别想听听大家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