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3)班语文组内公开课《中华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执教:汪文娟)

分类: 教研活动 |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汪文娟
《中华少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觉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此前,虽然学生学过不少诗歌,但因为课程标准中第一、二学段中对诗歌的阅读只提出了“诵读体会情感,大体领悟诗意”的粗略要求,学生对于“如何阅读篇幅较长的诗歌”并无经验可循。因此,我们在《中华少年》一课的教学中,所要着力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建构篇幅较长的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本文是一首诗歌,这里就以朗诵为主要手段设计教学,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祖国风光。
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2.板书课题:8*中华少年
二、导读提示,明确目标
1.读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指名回答。
三、展示资料,交流汇报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2.学生交流汇报。
四、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五、读文感悟,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每一节诗分别讲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说。)
3. 朗读课文,体会自豪之情。
(1)读第1节,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分角色读:
男: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减字读:
师:我是雪莲;
(2)默读第2.3.4节,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锦绣山川,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适当地展开对诗句中人物或事件的交流。
以文带文:
枫 桥 夜 泊
(3)读第7节,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分角色读:
师: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生: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师: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生: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师: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生: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
师: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生: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齐: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4)齐读第8节,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诗人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的自豪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六、表演朗诵,升华情感
1.分角色练习朗诵。
指导朗诵:第一段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从高原走来要读得有气概,因为是“巍峨峻拔的高原”;从宝岛走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2.分角色表演朗诵,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3.评一评,谁读得好。
(要朗诵好一首诗,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七、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歌,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
【板书设计】
锦绣山川 崭新画卷
灿烂文化 璀璨诗篇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华少年》这篇文章时,这样气势磅礴的语言,这样富有生命力的文字,不能在老师过多地解析文本中破坏了它的美感,只管让学生美美地朗读就好了!主题阅读本来就主张简简单单教语文,“读”占鳌头!所以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我重点在读上下功夫。本课以读为主:在教学本篇文章时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方法。比如:师生接读,减字读,分角色读,男女读,全班齐读等等。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培养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诵的能力;感染教育学生要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
我先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要求读得字正腔圆,再指名一个小组检查朗诵情况,然后进行评议,并随机对第一个小节的朗诵进行指导,学生心领神会,进步相当大,再请四人一小组按照本诗甲、乙、丙、丁分角色练读,要求读得有声有色,然后每一小组读一个小节接读整首诗,读完以后我进行评价,当然是以鼓励为主。这节课我主要做到了以下两点:
1.以读带讲。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进而使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让学生人人都读,人人都有体会,人人有收获。文章中重点、难点在学生多形式的朗读过程中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朗读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