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组计划:以研促教强质量,培训培养促成长
(2018-10-08 12:51:37)分类: A2:教研备课(B11-B13) |
一、指导思想
二、教研工作主题
本学期教研以主题式研修展开,继续推动“渐成熟”期教师(3—5年教龄)专业成长,帮助教师将“学为中心”的理念细化为明确的工作原则,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课堂。组织好新教师磨课活动。
教学研讨的着眼点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上下功夫,服务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通过教学研究,真正做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分数的提高,而应更深远,包括学生能力的提高,素养的提升。
三、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及实施要点
1.“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导学设计”专题研修(九月份)
实施要点:
首先,由邹安琪、徐梦田两位老师就导学设计的要求、撰写等进行专题培训,然后,全体老师结合培训,精选课例进行个性化“导学设计”撰写,9月28日前提交撰写的“导学设计”,导学设计内容不限,可以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可以是拓展课程的,可以选择上册内容也可选择下册的。
2.滚动焊接之两课两反思
主题:“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专题研修(十、十一月份)
实施要点:
每个年级段在认真研讨的推出一节课例,作为本学期滚动焊接之两课两反思的展示主题课例。要求教师在研读课标、
磨课实施过程:第一轮:10月份备课组展示,由各组长负责本组教师进行第一轮磨课,要求本年级组教师全员参与研讨。第二轮:11月份的第三周教研组集体展示。
年级 |
磨课人员 |
参与人员 |
一年级 |
戴静静 |
邹安琪 |
二年级 |
陈爱春 |
邹安琪 |
三年级 |
甘瑜瑜 |
郑帅 |
四年级 |
杨 |
郑帅 |
五年级 |
江乐静 |
徐梦田 |
六年级 |
魏如如 |
徐梦田 |
本次采用6进2模式进行,即在第一轮6位老师展示的基础上,根据分数的高低,每段推出一位老师进行第二轮的展示,在第二轮展示后,将进行说课活动,每节课说课不超过15分钟(主要是上课老师说课后感和同组老师阐述该节课的设计意图)。
注:课堂教学的重心应放在观察学生上。由各年级教师设计课堂观察量表,听课教师在巡视中记录整理学生掌握情况,形成文字材料,在集体备课中讨论,根据环节达标情况,讨论设计中的问题。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继续优化设计,或者完善改进学生基础掌握情况。
3、“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开发。(十一月份)
主题:“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开发(十一、十二月份)
实施要点:
各年级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适合本年段学生学习的拓展课程专题案例9节(人均3节),并认真仔细研讨,力求凸显本年段让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
4、“学为中心”理念下的STEM跨学科课程开发研讨。(十二、一月份)
四、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
(一)注重日常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严格执行备课制度,继续坚持课前备课。严禁教师无准备上课,无教案上课,努力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实行推门听课、约课,对教师们的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前:研读教材,充分准备;课中:提高效率,学有所获;
2、严把作业质量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做到
3、加强集体备课的研讨。重视重点课、难点课、新增课、调整课、种子课的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分析和教材的研读,探寻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让集体备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附:
数学组教研具体活动安排(若和区级培训冲突,活动顺延)
周次 |
时间 |
具体活动安排 |
组织者 |
参与者 |
地点 |
活动 报道 |
1 |
9.4 |
龙湾区新学期教材专题培训 |
各教研组长 |
全体数学教师 |
区一小 |
|
2 |
9.11 |
1.商议、制定、传达数学组教研计划听取意见建议。 2.思考:备课中遇到的问题 |
郑帅 |
全体数学教师 |
本校 |
甘瑜瑜
|
3 |
9.18 |
“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导学设计”培训讲座(1) |
邹安琪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苏娜
|
4 |
9.25 |
“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导学设计”撰写 |
各教研组长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各年段组合 |
5 |
国庆节 |
|
|
|
|
|
6 |
10.09 |
滚动焊接之两课两反思第一轮:各年级段磨课(一) |
各教研组长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各年段组合 |
7 |
10.16 |
滚动焊接之两课两反思第一轮:各年级段磨课(二) |
各教研组长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各年段组合 |
8 |
10.23 |
滚动焊接之两课两反思第一轮:各年级段展示(一)(六选二) |
邹安琪郑帅 徐梦田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江乐静
|
9 |
10.30 |
滚动焊接第二轮:各教研段展示(擂主争霸赛) |
邹安琪郑帅 徐梦田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杨敏 |
10 |
11.6 |
各年段期中测评研讨 |
各教研组长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各年段组合 |
11 |
11.13 |
“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开发专题研讨(一) |
邹安琪郑帅 徐梦田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郑帅 |
12 |
11.20 |
“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拓展课程开发专题研讨(二) |
各教研组长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章义春
|
13 |
11.27 |
“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撰写(一) |
各教研组长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各年段组合 |
14 |
12.4 |
STEM小学数学·科学跨学科联合教研(一) |
郑帅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邹安琪 |
15 |
12.11 |
“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拓展课程(二) |
各教研组长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各年段组合 |
16 |
12.18 |
STEM小学数学·科学跨学科联合教研(二) |
邹安琪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叶有英 |
17 |
12.25 |
“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拓展课程(三) |
各教研组长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各年段组合 |
18 |
1.1 |
新教师课堂调研 |
邹安琪郑帅 徐梦田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李玲娟 |
19 |
1.8 |
|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魏如如 |
20 |
1.15 |
各年段期末复习研讨 |
各教研组长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各年段组合 |
20 |
1.22 |
各年段期末复习迎考 |
各教研组长 |
全体数学老师 |
本校 |
各年段组合 |
注:每周教研活动不管是段内研讨还是大组集中都要有活动报道和图片。段内研讨报道有各段教研组长进行人员分工。除此之外的活动报道有抽签决定,如遇问题,自己调整。
第一学期 |
第一学期 |
||
序号 |
撰写 |
序号 |
撰写 |
1 |
甘瑜瑜 |
11 |
潘安华 |
2 |
郑盈盈 |
12 |
章温淑 |
3 |
江乐静 |
13 |
陈佳佳 |
4 |
杨 敏 |
14 |
汪晓聪 |
5 |
郑 帅 |
15 |
徐梦田 |
6 |
章义春 |
16 |
林 |
7 |
邹安琪 |
17 |
陈爱春 |
8 |
叶有英 |
18 |
周赛赛 |
9 |
李玲娟 |
19 |
黄 |
10 |
魏如如 |
20 |
戴静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