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9)原文·注释·译文
(2020-02-07 16:25:31)
标签:
国学文化 |
【原文】
荊公子行年十五而攝荊相事。孔子聞之,使人往觀其為政焉。使者反,曰:“视其朝,清净而少事,其堂上有五老焉,其廊下有二十壮士焉。”孔子曰:“合二十五人之智,以治天下,其固免矣,况荆乎?”
【注释】
行年:经历的年岁,此指当时的年龄。
攝:代理。
固:本来,一定。
【译文】
楚国的公子十五岁就代理楚相行事。孔子听说这件事,就派人前往考察他的为政情况。派去的人回来说:“看他的朝政,清净而少有政事,庭堂上,有无位长老,廊道下有二十位壮士。”孔子说:“能够集合二十五个人的智慧用来治理天下,固然可以免除灾祸,何况是仅仅一个楚国呢?”
【注释】
行年:经历的年岁,此指当时的年龄。
攝:代理。
固:本来,一定。
【译文】
【原文】
子夏问于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
子曰:“回之信贤于丘。”
曰:“子贡之为人奚若?”
子曰:“赐之敏贤于丘。”
曰:“子路之为人奚若?”
子曰:“由之勇贤于丘。”
曰:“子张之为人奚若?”
子曰:“师之庄贤于丘。”
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何为事先生?”
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信而不能反,赐能敏而不能诎,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弗与也。此其所以事吾而弗贰也。”
【注释】
能信而不能反:王肃注:“反,谓反信也。君子言不必信,唯义所在耳。”指君子说话未必句句都是诚实的,只要符合道义就可以了。
能敏而不能诎:王肃注:“言人虽辨敏,亦宜有屈折时也。”诎通“屈”,屈服,屈抑。
能庄而不能同:王肃注:“言人虽矜庄,亦当有和同时也。”同,混同,合群。
贰:背离。
能信而不能反:王肃注:“反,谓反信也。君子言不必信,唯义所在耳。”指君子说话未必句句都是诚实的,只要符合道义就可以了。
能敏而不能诎:王肃注:“言人虽辨敏,亦宜有屈折时也。”诎通“屈”,屈服,屈抑。
能庄而不能同:王肃注:“言人虽矜庄,亦当有和同时也。”同,混同,合群。
贰:背离。
【译文】
子夏问孔子说:“颜回的为人怎样?”
孔子说:“颜回在诚信方面比我强。”
子夏问:“子贡 的为人怎样?”
孔子说:“端木赐在机敏聪慧方面比我强。”
子夏问:“子路的为人怎样?”
孔子说:“仲由在勇敢方面比我强。”
子夏问:“子张 的为人怎样?”
孔子说:“颛孙师在庄重方面比我强。”
子夏离开坐席,恭敬地问道:“既然这样,为什么这四个人还要跟随先生您学习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