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家语·弟子行第十二》(2)原文·注释·译文

(2020-02-06 14:37:08)
标签:

国学

文化

【原文】
   满而不盈,实而如虚,过之如不及,先王难之。博无不学,其貌恭,其德;其言于人也,无所不信;其骄大人也,常以浩浩是以眉寿,是曾参之行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夫四德者也。’以此称之。
【注释】
满而不盈,实而如虚,过之如不及,先王难之:王肃注:“盈而知虚,过而不及,是先王之所难,而曾参体其行。”满,充足。
敦:厚。
其骄大人也,常以浩浩:王肃注:“浩然志大,骄,大貌也。大人,富贵者也。”“大”原作“于”,据四库、备要本改。
是以眉寿:王肃注:“不慕富贵,安静虚无,所以谓之富贵。”眉寿,眉毛长的人,长寿。此处即为长寿。
悌,德之序也:王肃注:“悌以敬长,是德之次序也。”
中:恰好,适合。
【译文】
    “完满却不自我满足,充实却如同虚空,超过却如同尚未到达,即使先王也难以做到。知识广博,无所不学,他的外貌恭敬,德行敦厚;他对任何人说话,没有不真实可信的;他傲视富贵,保持浩然正气如平常,他这样是能够长寿的,这是曾参的品行。孔子说:‘孝,是德行的开端;悌,是德行的次第;信,是德行的加深与丰厚;忠,是德行的准则。曾参恰好具备这四种德行。’孔子就是这样来称赞他的。

【原文】
    “美功不,贵位不善不侮不佚,不傲无告,是颛孙师之行也。孔子言之曰:‘其不伐,则犹可能也;其不弊百姓,则仁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夫子以其仁为大。
【注释】
伐:夸耀、炫耀。
不善:是说面无喜色。善,犹“喜”。不善,此处是指不自喜。
不侮不佚:王肃注:“侮、佚,贪功慕势之貌。”侮,轻慢;佚,淫乐放荡。
不傲无告:王肃注:“鳏寡孤独,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子张之行,不傲此四者也。”傲,傲慢、欺凌。
颛孙师:孔子弟子,复姓颛(zhun)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战国时期陈国人,孔门十二哲之一,为人勇武,清流不媚俗而被孔子评为“性情偏激”,但广交朋友。
不弊百姓:王肃注:“不弊愚百姓,即所谓不傲之也。”弊,蒙蔽,愚弄。
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语出《诗·大雅·酌》。王肃注:“恺,乐;悌,易也。乐以强教之,易以说安之。民皆有是父之尊,母之亲也。”
【译文】
    “有美德卓功不自夸,身居尊贵的高位不沾沾自喜,既不贪功也不不慕势,不欺凌傲视无告贫苦的百姓,这是颛孙师的品行。孔子这样评价他:‘他的不自我夸耀,别人还有可能做得到,能够不愚弊欺凌百姓,那就是他仁义的表现了。’《诗经》说:‘君子和乐又平易近人,为民父母顺从民意。’先生最为看重的是他的仁义之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