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弟子行第十二》(1)原文·注释·译文
(2020-02-06 14:28:32)
标签:
国学文化 |
【原文】
【注释】
文子:王肃注:“卫卿,名弥牟也。”
施:设,施行。
道:通“导”,引导。
观:示。
贤人无妄:王肃注:“贤人不妄,言举动不妄。”妄,胡乱行动。
知贤即难:知贤,谓知道他人之贤。即,相当于“则”、“乃”。
亲游:是说与众多贤能的人游学于圣人之门。
就:从,即,靠近;或者训为会集。《逸周书·谥法》:“就,会也。”俞越《群经平议·周书》按曰:“就与集一声之转,盖即读就为集,故训会耳。”
逮及:在一起,交往。逮,赶上。
文子:王肃注:“卫卿,名弥牟也。”
施:设,施行。
道:通“导”,引导。
观:示。
贤人无妄:王肃注:“贤人不妄,言举动不妄。”妄,胡乱行动。
知贤即难:知贤,谓知道他人之贤。即,相当于“则”、“乃”。
亲游:是说与众多贤能的人游学于圣人之门。
就:从,即,靠近;或者训为会集。《逸周书·谥法》:“就,会也。”俞越《群经平议·周书》按曰:“就与集一声之转,盖即读就为集,故训会耳。”
逮及:在一起,交往。逮,赶上。
【译文】
卫国将军文子问询子贡:“我听说孔子施行教育,先施教以《诗》、《书》,后教导以孝悌,说教以仁义,观习以礼乐,如此之后,成就以 文才和德行。学有所成,进入高深境界的弟子已有七十多人,他们之中谁更贤明呢?”子贡回答说不知道。
【原文】
【注释】
夙兴夜寐:sù xng yè mèi,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诗·大雅·抑》:“夙兴夜寐,洒埽庭内,维民之章。” 孔颖达 疏:“侵早而起,晚夜而寐,洒埽室庭之内。”
行不贰过:王肃注:“贰,再也。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称言不苟:王肃注:“举言典法不苟且也。”“称”、“举”此处是“说”的意思。
媚兹一人,应侯慎德:语出《诗·大雅·下武》。王肃注:“一人,天子也。应,当也。侯,惟也。言颜渊之德足以媚爱天子,当于其心惟慎德。”媚,此处当以“爱戴”义。
永言孝思,孝思惟则:语出《诗·大雅·下武》。王肃注:“言能长是孝道,足以为法则也。”
显命:显赫的恩名。指帝王赐予的美好声誉。
厥:代词,他的。
夙兴夜寐:sù xng yè mèi,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诗·大雅·抑》:“夙兴夜寐,洒埽庭内,维民之章。” 孔颖达 疏:“侵早而起,晚夜而寐,洒埽室庭之内。”
行不贰过:王肃注:“贰,再也。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称言不苟:王肃注:“举言典法不苟且也。”“称”、“举”此处是“说”的意思。
媚兹一人,应侯慎德:语出《诗·大雅·下武》。王肃注:“一人,天子也。应,当也。侯,惟也。言颜渊之德足以媚爱天子,当于其心惟慎德。”媚,此处当以“爱戴”义。
永言孝思,孝思惟则:语出《诗·大雅·下武》。王肃注:“言能长是孝道,足以为法则也。”
显命:显赫的恩名。指帝王赐予的美好声誉。
厥:代词,他的。
【译文】
子贡回答说:“能够起早贪黑,背诵经书,崇尚礼义,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引经据典不马虎,这是颜渊的品行。孔子用《诗经》的话评价颜渊说:‘足以得到天子的宠爱,仍能以慎德为唯一标准。’‘自己心中恒持孝道,以 孝道为法则佑启后人。’如果颜渊遇到有德行的君王,就会世代享受帝王给予的美誉,他不会自己失去这个美名。如果被君王任用,就会成为君王的辅佐者。
【原文】
“在贫如客,使其臣如借。不迁怒,不深怨,不录旧罪,是冉雍之行也。孔子论其材曰:‘有土之君子也,有众使也,有刑用也,然后称怒焉。’孔子告之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匹夫不怒,唯以亡其身。
【注释】
在贫如客:王肃注:“言不以貧累志,矜庄如为客也。”
使其臣如借:王肃注:“言不有其臣,如借使之也。”
录:记录,此处为念记、记住的意思。
冉雍:孔子弟子,字仲弓,鲁国人,以德行著称。
有土之君子也,有众使也,有刑用也,然后称怒焉:王肃注:“言有土地之君,有众足使,有刑足用,然后可以称怒。冉雍非有土地之君,故使其臣如借而不加怒也。”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大雅·荡》。王肃注:“冉雍能终其行。”初,此处指人生之初的本性,即“始”;终,指人至终老尚保持其本性。靡,没有 。
在贫如客:王肃注:“言不以貧累志,矜庄如为客也。”
使其臣如借:王肃注:“言不有其臣,如借使之也。”
录:记录,此处为念记、记住的意思。
冉雍:孔子弟子,字仲弓,鲁国人,以德行著称。
有土之君子也,有众使也,有刑用也,然后称怒焉:王肃注:“言有土地之君,有众足使,有刑足用,然后可以称怒。冉雍非有土地之君,故使其臣如借而不加怒也。”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大雅·荡》。王肃注:“冉雍能终其行。”初,此处指人生之初的本性,即“始”;终,指人至终老尚保持其本性。靡,没有 。
译文】
处在贫困之中,仍能矜持庄重,像一个客人一样,役使臣子如同借用他们的力量一样,不迁怒于别人,不深深地抱怨别人,不记恨旧仇。这是冉雍的品行。孔子评论他的德行说:“假如能成为拥有土地的君子,一定能够拥有足够的民众役使,拥有鲜明的律法适用,如此之后,可能说过头的话。”孔子用《诗》的话告诉他:“没有人没有好的开始的,能够保持到 最终却是很难得的。”匹夫如果言行不过头,就不会有自取灭亡的下场。
【原文】
“不畏强御,不侮矜寡,其言循性,其都以富,材任治戎,是仲由之行也。孔子和之以文,说之以《诗》曰:‘受小拱大拱,而为下国骏厖,荷天子之龙 ’。‘不戁不悚’,‘敷奏其勇’。强乎武哉,文不胜其质。
不畏强御:畏,畏惧;强御,强悍、刚暴。
不侮矜寡:侮,侵犯、欺侮;矜寡,矜,
其言循性:王肃注:“循其性也,而言不诬其情。”
其都以富:王肃注:“仲由长于政事。”都,居住义,此处指从政的场所。
戎:王肃注:“戎,军旅也。”
受小拱大拱,而为下国骏厖。荷天子之龙:语出《诗·商颂·长发》。王肃注:“孔子曰:‘和仲由以文,说之以诗’此其义也。拱,法也。骏,大也。厖,厚也。龙,和也。言受大小法,为下国大厚,乃可任天下道也。”拱,四库、同文、今本《毛诗》作“共”。厖,máng,原作“庞”,据四库本改。龙,通“宠”。
‘不戁不悚’、‘敷奏其勇’:两语皆出自《诗·商颂·长发》。王肃注:“戁,恐。悚,惧。敷,陈。奏,荐。”戁,nn,恐惧;悚,sng,惧怕。
强乎武哉,文不胜其质:王肃注:“言子路强勇,文不胜其质。”武,勇敢。胜,超过。
【译文】
“不畏惧强暴,不欺辱鳏寡,说话遵循本性,为政富庶一方,其材足以胜任治军。这就是子路的品行。孔子用文饰来中和他的勇猛,用《诗经》中的话来教化他:‘遵守上天大道和国家法令,对诸侯国仁厚宽大,担负起天子授予的荣宠。不胆怯不惶恐,施神威奏战功。’真是强力又勇敢啊!他的文采难以压制他勇猛的本质。
【原文】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孔子因而语之曰:‘好学则智,恤孤则惠,恭则近礼,勤则有继。尧舜笃恭以王天下。’其称之也,曰‘宜为国老’。
【注释】
恭老恤幼:尊敬长老,同情弱小。
宾旅:王肃注:“宾旅,谓寄客也。”
省物而勤:王肃注:“省录诸事而能勤也。”省,减省,勤,勤勉、勤劳。
冉求:孔子弟子,即冉有,字子有。善于政事。
恤孤则惠:孤,幼而无父曰孤。惠,仁爱、仁惠。
继:增益。指接连不断的收获。
笃:本义指马儿慢走。忠厚、笃厚。
国老:王肃注:“国老,助宣德教。”
恭老恤幼:尊敬长老,同情弱小。
宾旅:王肃注:“宾旅,谓寄客也。”
省物而勤:王肃注:“省录诸事而能勤也。”省,减省,勤,勤勉、勤劳。
冉求:孔子弟子,即冉有,字子有。善于政事。
恤孤则惠:孤,幼而无父曰孤。惠,仁爱、仁惠。
继:增益。指接连不断的收获。
笃:本义指马儿慢走。忠厚、笃厚。
国老:王肃注:“国老,助宣德教。”
【译文】
“尊敬长辈,同情幼小,不忘在外的旅客,喜好学习,博通群艺,办事减省又勤劳,这是冉求的品行。孔子因此对他说:‘好学就有智慧,同情孤寡就是仁爱,对人恭敬就能接近礼义地要求,勤劳就有连续不断的收获。尧帝、舜帝忠诚谦恭,所以能称王天下。’孔子很称赞他,说:‘你适合担任国家的德教太师。’
【原文】
“齐庄而能肃,志通而好礼,傧相两君之事,笃雅有节,是公西赤之行也。子曰:‘礼经三百,可勉能也;威仪三千,则难也。’公西赤问曰:‘何谓也?’子曰:‘貌以傧礼,礼以傧辞,是谓难焉。 ’众人闻之,以为成也。孔子语人曰:‘当宾客之事,则达矣。’谓门人曰:‘二三子之欲学宾客之礼者,其于赤也。’
【注释】
齐庄: 齐,通斋,《说文》:“斋,戒洁也。”庄,恭敬。
傧相:出接宾为傧,入赞礼为相。此处指为君王主持礼仪之事。
公西赤:孔子弟子,字子华,鲁国人。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孔子有:“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的评价。
礼经三百,可勉能也:王肃注:“礼经三百,可勉学而能知。”
威仪三千,则难也:王肃注:“能躬行三千之威仪则难可为,而公西赤能躬行之。”威仪,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以及待人接物的礼仪。
貌以傧礼,礼以傧辞,是谓难焉:王肃注:“言所以为者,当观容貌而傧相其礼,度其礼而傧相其辞,度事则宜,故难也。”
众人闻之,以为成也:王肃注:“众人闻公西赤能行三千之威仪,故以为成也。”
当宾客之事,则达矣:王肃注:“当宾客之事则达,未尽达于治国之本体也。”
二三子:孔子对其弟子的称呼。
齐庄:
傧相:出接宾为傧,入赞礼为相。此处指为君王主持礼仪之事。
公西赤:孔子弟子,字子华,鲁国人。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孔子有:“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的评价。
礼经三百,可勉能也:王肃注:“礼经三百,可勉学而能知。”
威仪三千,则难也:王肃注:“能躬行三千之威仪则难可为,而公西赤能躬行之。”威仪,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以及待人接物的礼仪。
貌以傧礼,礼以傧辞,是谓难焉:王肃注:“言所以为者,当观容貌而傧相其礼,度其礼而傧相其辞,度事则宜,故难也。”
众人闻之,以为成也:王肃注:“众人闻公西赤能行三千之威仪,故以为成也。”
当宾客之事,则达矣:王肃注:“当宾客之事则达,未尽达于治国之本体也。”
二三子:孔子对其弟子的称呼。
【译文】
整洁端庄又能做到态度严肃,志向通达而且喜好礼仪之事,两国的君主相会时担任傧相,忠诚典雅而且遵守礼节,这是公西赤的品行。孔子说:‘几百条礼制经文,经过勤勉努力的学习是能够掌握的,数以千计的威严礼仪,实行起来做到完美,就不那么容易了。’ 公西赤问孔子说:‘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说:‘做傧相之事,要依据来宾的礼仪情况来决定自己的礼仪容貌,要依据来宾的辞令决定自己的礼辞,所以说很难。’众人听了孔子如此说,认为公西赤已经有所成就了。孔子对弟子们说:‘但就迎送宾客方面,公西赤已经做到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到:‘你们有想学迎送宾客礼仪的,可以向公西赤学习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