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家语·三恕第九》(1)原文·注释·译文

(2020-02-04 14:48:08)
标签:

国学

教育

文化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孝,有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不可不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不,穷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施。”
【注释】
恕:如心为恕,即推己及人之意。《说文》:“恕,仁也。”对于“恕”这一儒家重要的概念,《论语》中孔子有肯定的表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否定的表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肯定的回答每个人通过对自己的“心”的观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进而据此推断他人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因为自己喜欢什么,而成全别人的喜欢,这就叫“忠”(为其一部分含义),否定的回答是自己不喜欢什么,而知道别人也不喜欢什么,因而不愿意将这些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这就是“恕”。因此,就“自心”而言,如己之心的再去如他人之心,就是“忠”的层面;不如己心,也不去如他人之心,就是“恕”的层面。因此孔子提出“君子三恕”,却回答了三个“不恕”。
不能事:不能,不能行之至。不能事,不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设法得到的意思。
子:子女。
端身:正身。
思:思虑。后面的“思”。则是怀念、思念的意思。
察:明察,知晓。
施:施舍。
务:致力于。
第一段译文说明:孔子这段话单纯从文字方面直译是不能成立的。在“君臣”、“父子”、“兄弟”三对关系中,都是用的“互文”修辞法。每对关系必须前后互发,才能显现真义。所以第一段的译文是这样的:
【译文】
    孔子说:“君子在三个方面应该做到“
:上有国君,作为臣子,却不能竭尽全力将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却要求取得君主的信任;下有臣子,作为君主,不能竭尽全力将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却要想方设法役使臣子做到极致,这就是不恕。上有父母,作为子女,不能竭尽全力地行孝于父母双亲,却要求得到父母的慈爱;下有儿女,作为父母,不能竭尽全力地给予养育,却想方设法要求子女竭力报答养育之恩,这就是不恕;上有兄长,作为弟弟,不能竭尽全力予以敬爱,却想方设法要求得到友爱;下有弟弟,作为兄长,不能竭尽全力关爱弟弟,却想方设法要求弟弟顺从自己,这就是不恕。有志成为君子的人,不论作“君”还是“臣”,不论作“父”还是“子”,不论作“兄”还是“弟”,明白这三恕的根本意义,并且能行之至,就可以算得上身正了。”
    第二段的译文,根据孔子给出的三个方面,显然是想成为真正君子,需要通晓明白的三方面且“能”,即行之至的事:少而能学、老而能教、有而能施。所以,这段的译文是这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