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三恕第九》(1)原文·注释·译文
(2020-02-04 14:48:08)
标签:
国学教育文化 |
【注释】
不能事:不能,不能行之至。不能事,不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求:《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设法得到的意思。
子:子女。
端身:正身。
思:思虑。后面的“思”。则是怀念、思念的意思。
察:明察,知晓。
施:施舍。
务:致力于。
第一段译文说明:孔子这段话单纯从文字方面直译是不能成立的。在“君臣”、“父子”、“兄弟”三对关系中,都是用的“互文”修辞法。每对关系必须前后互发,才能显现真义。所以第一段的译文是这样的:
【译文】
孔子说:“君子在三个方面应该做到“ 恕”:上有国君,作为臣子,却不能竭尽全力将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却要求取得君主的信任;下有臣子,作为君主,不能竭尽全力将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却要想方设法役使臣子做到极致,这就是不恕。上有父母,作为子女,不能竭尽全力地行孝于父母双亲,却要求得到父母的慈爱;下有儿女,作为父母,不能竭尽全力地给予养育,却想方设法要求子女竭力报答养育之恩,这就是不恕;上有兄长,作为弟弟,不能竭尽全力予以敬爱,却想方设法要求得到友爱;下有弟弟,作为兄长,不能竭尽全力关爱弟弟,却想方设法要求弟弟顺从自己,这就是不恕。有志成为君子的人,不论作“君”还是“臣”,不论作“父”还是“子”,不论作“兄”还是“弟”,明白这三恕的根本意义,并且能行之至,就可以算得上身正了。”
第二段的译文,根据孔子给出的三个方面,显然是想成为真正君子,需要通晓明白的三方面且“能”,即行之至的事:少而能学、老而能教、有而能施。所以,这段的译文是这样的:
思:思虑。后面的“思”。则是怀念、思念的意思。
察:明察,知晓。
施:施舍。
务:致力于。
第一段译文说明:孔子这段话单纯从文字方面直译是不能成立的。在“君臣”、“父子”、“兄弟”三对关系中,都是用的“互文”修辞法。每对关系必须前后互发,才能显现真义。所以第一段的译文是这样的: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