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猫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治
标签:
嗜酸性肉芽肿跳蚤过敏异位性皮炎 |
主诉:救助的流浪猫家养了一年多,去年因左后肢跗关节处“外伤”在他院治疗,主诉是因外伤导致皮下脓肿破溃,能挤出脓汁,跛行。治疗结束后又有复发,转诊其他医院未见明显好转,他院医生建议激素治疗,但宠主一直认为是咬伤所致,来我院诊治。
诊断:左后肢跗关节周围一共4个皮肤表面凸起,触诊质地适中偏软不等,其中较软的一个怀疑是脓肿,穿刺采样镜检可见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遂行皮肤切开放脓处理,皮肤切开后观察,脓腔内除了脓液外也有增生的肉芽组织。经与主人沟通,先行抗感染治疗:皮下注射长效抗生素,在家皮肤清创消毒。两周后复诊,皮肤表面凸起没有消失,反而原来质地适中的凸起,又形成了质地偏软的脓肿。经沟通,再次进行抹片染色镜检,镜下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与中性粒细胞大致均等。于是诊断为皮肤嗜酸性肉芽肿。

关于猫嗜酸性肉芽肿的病因与临床症状:多与潜在的过敏有关,包括跳蚤过敏,食物过敏和异位性皮炎。病变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口唇、上颚、下颌和大腿后侧,表现为硬质肿胀,或斑块、丘疹、结节,可出现红斑、脱毛、糜烂或溃疡,但无瘙痒和疼痛。
治疗:
1. 治疗继发的脓皮症
2. 鉴别和管理潜在的过敏原,包括严格定期驱虫、抗组胺药针对异位性皮炎
3. 对症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抗生素、必须脂肪酸,
4. 手术切除和激光理疗作为备选
预后取决于是否能控制潜在的过敏原,若不能发现潜在病因而反复发病的猫,长期对症治疗使用激素,可能出现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导致预后不良。
给予口服泼尼松后3天,该猫患部的肿块明显消失,也进一步确证了长期以来皮肤症状的原因,后续仍需要排查过敏原,以及考量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前一篇:犬颈部和胸腰段脊髓疾病的针灸方案
后一篇:犬库兴氏综合征的诊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