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双减政策《中学历史教师作业设计专业能力的提升报告》
(2022-05-25 10:05:21)关于落实双减政策《中学历史教师作业设计专业能力的提升报告》
作业是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反馈、调控教育教学过程的具体实践,同时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具体的思维能力。
然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随着大量课外资料的涌入,一部分教师为了省时省力,照搬照抄,使得自身精选作业和自行设计作业的能力日益减弱。显然已经成为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阴影”。尽管在教师队伍当中有不少教师也思考过此问题,但影响不大,因此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本课题组选取了周边学校作为实践研究的标准,对初中历史作业的基本情况做了以下分析:
总体上现有的作业类型以书面作业为主,平时偶尔采用听写的形式,形势比较单一。量上主要是一本作业本和一本练习册,作业量相对适中。操作层面上,教师基本以一课为单位,布置作业,一周两次,教师对作业进行全批全改,但面批相对比较少,对作业当中存在的问题如遇到时间上的冲突,就不能够及时处理,影响效果。对已经讲评过的作业,缺乏督促,基本上也没有二次批改过。
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基本上是空白。推行“拿来主义”实际上使得作业所发挥的作用甚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因此在这长达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团结协作,在双减政策下总结了一些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和作业管理的建议:
一、 强化作业设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管理者往往把重点只放在课堂之中,关注的是课堂组织形式、学生的参与程度等,而忽略了教师的作业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进行了大量的重复训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师也把重点放到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等等,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获得了知识,但是作业与课堂脱节,与学生实际脱节,大量的重复性作业或质量偏低的作业,挤占了学生的时间,学习能力却没有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极低,学习成绩提高缓慢。于是有些老师便将此归咎于课改,对课改产生了怀疑,失去了兴趣。所以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的作业设计,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训练,学习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二、指导学校建立作业管理制度,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为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更为学生身心健康考虑,学校要对学生作业及教师作业设计进行宏观管理与调控:学校要建立“学校- -年级一班级一 学科”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宏观调控学生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类型等:建立教师沟通机制,避免出现同班级或同学科教师各自为战、争相挤占学生时间的现象;鼓励进行多种类型的作业,不局限于书面书写、背诵作业,增加动手、实践型作业,将减轻学生负担落到实处。
三、学校或学区成立作业研究小组,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学校或学区按学科成立研究小组,借助集体备课、半月半日教研、连片教研等活动,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每一-节(课时)、章(课)、单元进行统一管理。加强并优化学校作业管理,探索减负增效新举措,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双减政策下学校作业管理优化工作方案教研组长、兼职教研员等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要发挥带头作用,指导任课教师设计出符合本校教学实际的作业设计。
四、将作业设计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作业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作业设计合理化、科学化,就要将其作为一项科研课题去研究,将问题细化,结合教学实际,找到理论依据,提高推广价值,形成研究成果。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以下是我们课题组优化作业设计的措施及典型案例:
一、纸片化作业,转变作业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如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盛唐气象》这一课的学习当中,有好多比较难写的名词,人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盛像,可在实际教学当中学生不会写字的现象太多,因此我们就设计出纸片化作业。在经过这一年的实践当中,每堂课结束时,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小纸片,教师随机考当堂学习的内容,全对的同学教师布置新的拓展作业,出现错误的同学立即在作业本上改正,要求规范写字。这样的实践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当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就是规范作业后取得的效果。
二、将作业融入学生的生活。
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注重生活中的细节,使得我们的课堂作业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去,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感受知识。趣味性作业的设计。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的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断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其学习的热情必然会高,学习效果必然会显著提高。兴趣性作业设计主要通过以新颖和竞赛引趣来实现。
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有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开放性作业主要包括想象性作业、搜集性作业、表演性作业和操作性作业。如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让学生提前访问长辈,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你家在衣、食、住、行、用方面有哪些变化,在正式上课时选几名学生当小老师总结本课内容,最后通过教师的批改了解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再次修改,达到巩固的作用,效果相当明显。
三.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作业
差异性作业的设计。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差异性作业的设计主要表现为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完成作业时间分层。作业量分层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
对于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作业难度分层是针对学生能力有差异,把作业难易度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完成作业时间分层是指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数保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如在课堂上就要求背通的内容,允许课堂上背不熟的同学回家继续背到熟练为止;要求学优生当天背会,学困生可以宽限几天。这样,保证了学生的作业质量能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分层作业的份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四.教给学生方法,自主设计作业
学生的作业自己设计,毕竟是一种新的尝试,教学中,可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先让学生对教师设计的作业进行评析、讨论,看老师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作业?他是从哪几方面考虑的?你还能设计出与老师不同的作业吗?并教给其设计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科书内容的掌握程度,自己设计作业。不局限于书面书写、背诵作业,增加动手、实践型作业,将减轻学生负担落到实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