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霉病与白粉病如何区分?如何防治?
2023-6-29
来源:新植保网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园林中海棠、月季等花卉苗木多见其危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识别症状及防治措施如下:
【1】霜霉病的表现症状:
此病从幼苗到成株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危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病菌在寄主的受害部常产生一层霜白色霉层,双子叶植物叶片上造成边缘不很明显的多角形病斑,病斑到后期呈现中央的枯死部分和周围的褪色部分。在禾本科植物上,霜霉病菌随寄主分生组织生长到达地上部分各器官,引起全株的畸形,通常在老叶上先发病,环境湿度较小时容易感染。
【2】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
霜霉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或以菌丝体潜伏在茎、芽或种子内越冬,成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源,生长季由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在我国南方温湿条件适宜的地区可周年进行侵染。霜霉菌主要靠气流或雨水传播,有的也可以靠介体昆虫或人为传播。15-20左右潮湿的季节易于流行,即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3】霜霉病与白粉病有何区别?
1、霜霉病的霉层分布在叶片背面,而白粉病的霉层多分布在叶片正面。
2、霜霉病病菌霜白色的霉层中不形成黑色小点,而白粉病病菌灰白色的霉层中常形成黑色小点,即病菌的闭囊壳。
【4】霜霉病的防治措施:
1、避免高温高湿,减少叶面保湿时间,控制空气湿度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
2、化学防治:园林植物发生霜霉病危害时可及时使用以下药剂防治:
第一遍:使用淇林柯骏+岁语喷雾;
第二遍:使用淇林田钧+植大壮喷雾防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