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姜炭疽病识别与防治

(2022-05-28 06:16:49)
分类: 防治病虫兽害


                         姜炭疽病识别与防治
                     2022-5-28      来源:蔬菜网

    在生姜生长过程中出现炭疽病这样一种病害,严重影响了生姜的品质及产量,降低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应及时防治。
  一、发病症状
    为害叶片。多先自叶尖,叶缘出现病斑,后向下、向内扩展。病斑初时为水渍状褐色斑点,扩展后病斑近圆形、棱形或不规则形,边缘黄褐色,中央灰白色,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出现小黑点。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连合成斑块,叶片变褐干枯。如叶鞘先感病,严重时叶片下垂,但仍为绿色。 致病菌为胶孢炭疽菌和辣椒炭疽菌。前者分生孢子盘具周生刚毛,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微弯或一端稍细,单胞,无色;后者分生孢子盘刚毛丰富,分生孢子镰刀形,单胞,无色。
          姜炭疽病识别与防治
                      姜炭疽病 1
          姜炭疽病识别与防治
                          姜炭疽病 2
          姜炭疽病识别与防治
                        姜炭疽病 3
    二、病原菌
    姜炭疽病病原是胶孢炭疽菌和辣椒炭疽病。胶孢炭疽菌分生孢子盘具周生刚毛,分生孢子长圆形、微弯或一端稍细,或圆筒形或卵形,单胞,无色,大小7-16.8X2.8-6微米,有小而黑色的基座,直径81.9-207.9微米。分生孢子梗平行排列,无色,大小8.4-29.4X1.4-4.2微米。
    辣椒炭疽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刺盘孢属和长圆盘孢属,常见的有辣椒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 (syd.) Butl.)、果腐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phomoides (Sacc.) Chest.)等不同种。这些不同种导致果腐的炭疽病症稍有差异,以此可区分黑色炭疽病、黑点炭疽病和红点炭疽病。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发病温度范围12-33;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结果中后期。发病潜育期3-7天。孢子萌发时相对湿度要求在95%以上。 辣椒刺盘孢:分生孢子盘上长有暗褐色刚毛,具2-4个横隔膜,分生孢子弯月形,无色,单胞,大小为(20-31)微米×(3-6)微米。 果腐刺盘孢:分生孢子盘刚毛较少,分生孢子圆筒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9-29)微米×(4-6)微米。
                姜炭疽病识别与防治
                                  辣椒刺盘孢菌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在南方,分生孢子终年存在,在田间寄主作物上辗转为害,只要遇到合适寄主便可侵染,无明显的越冬期。病菌分生孢子在田间借风雨、昆虫传播。病害再侵染频繁,遇适宜条件极易暴发流行。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病菌发育适温25~28,要求90%以上相对湿度。分生孢子扩散传播需叶面有水滴存在,雨滴崩溅对分生孢子扩散十分重要。
    四、防治方法
    1、高畦深沟栽培。密度要适宜,避免栽植过密。 
    2、施足腐熟粪肥,避免氮肥过多,增施磷、钾肥。定期喷施植宝素等生长促进剂,使植株壮而不旺,稳生稳长。 
    3、科学灌水。做好清沟排渍,雨后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4、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深埋或烧毁。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 
    5、发现病株立即喷布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者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8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丰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