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榛子树生长特征习性及物候期生命周期
2022-3-23
来源:百度百科
一、大果榛子树体生长特征
榛树为落叶大灌木或小乔木,自然生产为丛状,树高可达7—8m,而栽培树高为3—5m,无性繁殖的榛苗2—3年开始结果,7年以上进入盛果期,其株丛寿命可达50年以上。
1、根系
大果榛子为无性繁殖的自根苗(由压条繁殖),无主根,而侧根发达。须根细长而密,主要根系分布在地表下5—40cm土层中,最深可达80—100cm。
2、芽
分为叶芽、花芽、基生芽。
叶芽:生长在营养枝的侧方及顶端,叶芽萌发可以形成营养枝和结果母枝。
花芽:为雌花混合芽,多着生在结果母枝的中、上部。花芽顶部开花后,芽的后半部分可以伸长形成6—7节的短枝即结果枝。
基生芽:生长在丛生枝基部,即茎与根的交界处,数量不定,在表土里呈白色或粉红色,萌发形成基生枝。
3、枝
分为结果母枝、结果枝、雄花枝、基生枝。
结果母枝:着生有雌花混合芽,具有开雌花和结实能力,雌花混合芽开花后经授粉,可生长出结果枝结果。结果母枝上也着生叶芽,可生长新梢。
结果枝:由雌花混合芽萌发形成的短枝。6—7节,枝顶上有果序。
雄花枝:新梢抽生的二次枝,其上着生雄花序。
基生枝:由树丛的基部丛生芽萌发形成。基生枝使树体形成灌丛。
4、花
榛树的花为雌雄同株单性花,先开花后展叶。雄花为柔荑花序,常2—7个成总状排列,着生于新梢中上部的节位上,每一个雄花序呈圆柱形,其上着生许多小花,花药黄色,椭圆形,2室纵裂,成熟的花粉为黄色。雌花为头状花序,生于一年生枝的中上部和顶端的混合芽中。雌花开花时,在花芽的顶端伸出一束柱头,鲜红色或粉红色,向外展开,柱头长5—8mm,每一个花序的柱头数量不等,约8—30枚,每朵花有2枚柱头,授粉后柱头变黑色并枯萎。
5、果实
榛树的果实为坚果,由果壳、果仁构成。果壳由外、中、内三层果皮形成坚硬的壳;果仁即种子,由种皮和两片子叶构成,即为可食部分。果实的形状,因品种不同而异,大体分为圆形,椭圆形、扁圆形、长圆形、圆锥形等类型。果壳的厚度不等,壳厚度1.29mm以下为薄壳,1.3—1.59mm为中厚壳,1.6mm以上为厚壳。果面的颜色基本分为黄色、金黄色、黄褐色、红褐色4种类型,有的还有具有彩色条纹或浅沟纹等。
二、花果发育习性
1、花芽分化
雌花花芽分化是在新梢停止生长之后,枝芽已有一定的营养积累后开始的。一般从6月底到7月上旬开始分化。花芽形态分化的开始期常因榛树种类、品种(品系)不同及树体
的营养状况和新梢停止生长的迟早不同而异。停止生长早的短枝花芽分化也早。
花序分化初期:芽内生长点变平,然后出现小突起,即为柱头原始体。柱头明显可见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于8月上旬到9月上旬,在柱头下出现环状物,即是果苞原始体。柱头形态分化完成期最早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最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形态分化完成的柱头,其先端为红色或粉红色。
雄花序形态的出现,最早在6月上旬,先在叶腋间出现红色细长尖状物,逐渐长成右下的雄花序,呈白色或淡绿色,以后逐渐加粗加长生长。9月上旬到10月雄花逐渐变成淡黄色,花序体积不再增大,此时其形态分化已经完成,雌、雄花序的形态可见,分化完成需65—85d。
2、开花习性
榛树的雌花雄花先叶开放,并几乎同时开放,春季气温回升快,雄花开放进程也快。因此,有时雄花早于雌花开放1—3d。如果气温回升缓慢,雌花雄花则同时开放。雄花开放式以雄花序松软开始,然后花序伸长,花苞片开裂,花药散粉时为雄花开放盛期。花粉全部散完,花序枯萎为雄花末期。雌花芽项端微露出红色或粉红色柱头为雌花开花始期,当雌花柱头全部伸出时,柱头向四周展开为盛花期,此时的柱头鲜艳,湿润而亮泽,是授粉的最佳始期。当柱头色泽变暗并枯萎即是雌花末期。由于气温的裱花单注开花时间不同,雄花单株开放持续6—14d,雌花开放持续10—14d。
3、结果习性
榛树开始结果年龄早,无性繁殖且生长发育正常的榛树,1—2年生可形成雌、雄花序,2—3年生开始结果,4—5年生具有经济产量,7—9年生进入盛果初期。可维持20年以上。并且产量稳定。榛树的结果母枝,常常是营养积累充足的强壮枝,在盛果期的大树上,树冠内堂正常发育的小枝,能形成雌花芽而成为结果母枝。叶丛枝、短枝、中枝、长枝均能形成雌花芽。雌花芽量的多少主要看枝条营养积累的程度。枝条营养充实,其上形成的雌花芽就多,反之就少。一般中长枝从基部第4、5节开始直到顶端均可形成雌花芽,有的节位形成雄花序就不能形成雌花芽,有的节位为叶芽。因此,常常是叶芽、雌花芽、雄花芽生长在同一结果母枝上。
3、结果母枝发育习性
常常是叶芽、雌花芽、雄花芽生长在同一结果母枝上。雌花序(混合芽)授粉后,伸长形成一个短枝,即为结果枝,一般5—7节,其顶端有一果序。果序坐果的多少,常与品种和授粉受精、营养状况有关,有的品种每个果序坐1—2个果,有的品种则每果序坐果3—5个,最多发现有坐15个果,坐果越多丰产性越好。如果单株每个果序平均坐果2个以上,则该品种丰产性强。榛树产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雌花的多少,坐果率的高低、坚果大小及果仁饱满程度等因素。如雄花序多的品种,常因其争夺养分而不利于雌花芽的形成,导致产量下降。因此,雄花序数量适中的是较理想的品种。作为授粉树,可选择雄花序多,花粉最大的品种。
榛树中有的结果枝因当年结实过多,消耗了大量养分,则不能连续形成雌花芽、不能连续结果。
4、落花落果现象
无论平欧杂种榛子还是欧洲榛都有落花落果现象。
(1)落花。结果枝伸长后,其顶端露出的小苞叶(花序)脱落了,即称落花。落花原因是雌花序没有授粉,或只授粉而没有受精,导致子房不能膨大而脱落。
(2)落果。落果集中在两个时期。第一次在6月中旬,正值新梢旺盛生长期和坚果迅速膨大期,此期都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此时如遇干旱或营养不足势必引起落果。同时,由于卷叶虫钻入木质化的果实基部危害幼果也会引起幼果枯萎而脱落。第二次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称为生理落果,即此时为果仁迅速发育期,如结实多、营养不足都容易引起落果。
5、空粒现象
空粒现象是指坚果无种仁,属于一种生理现象,原因有二:一是雌花虽然已授粉了,但没有受精,则胚囊不能发育;二是已受精的配子在发育初期,遇到营养不足和环境条件不利,导致早期败育。但是子房在花粉管的刺激下仍可膨大发育,使之具有坚果的果壳,而无果仁,造成空粒现象。
解决空粒的途径:(1)因品种不同空粒率有差别,因此要选择优良品种;(2)配置授粉树或不同品种隔行混裁,以达到相互授粉的目的;(3)加强肥水管理,使榛树果实发育过程中有充足的营养,不仅可以解决空粒问题,而且也能大大减少落花落果现象。
三、大果榛子树物候期
1、树液流动期
春季,从有树液流动到雌雄花开为止,为树液流动期。从伤口处分泌出伤流液,表明树根已开始活动。树液流动在盖州出现在3月下旬,其日平均温度为3—5。
2、开花期
榛树为开花旱的树木之一。在树液流动后,日平均气温达到6—8时,即开始开花,先叶开放。杂交榛子在盖州地区于3月中下旬开花;在沈阳开花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3、萌芽及新梢生长期
萌芽期在开花之后,雌花开花末期,芽开始膨大,此时气温稳定在8—10。芽膨大后伸长,芽鳞片开裂,接着第一片叶展开,此时为展叶期。萌芽之后新梢开始生长,并很快进入旺盛生长期,在短期内(30d左右)则形成枝叶繁茂的树冠,保证树体及果实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供给。结果枝长到5—7片叶子的时候(5月中下旬)即结束生长,露出果序。生长期为30—40d。新梢的生长,在8月中下旬结束,生长期为90—110d。因此,一切促进营养器官生长发育的农业技术措施应在6月中旬以前完成,以便充分发挥其作用。
4、果实生长发育期
当雌花的柱头接受花粉后,花粉粒形成花粉管经过4—7d生长达到花柱基部,然后呈静止状态。从雌花授粉到幼果开始膨大需要60—75d。在此期间雌花芽要萌发生长成结果枝,在其顶端露出果序,已受精的花序便开始发育,从幼果膨大到坚果成熟需要87—101d,果实发育主要分7个阶段。
(1)子房膨大期
子房明显增大,幼果直径约2mm,此时为果实发育的开始,时间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
(2)幼果迅速发育期
此时幼果体积迅速增大,直到果壳硬化为止。时间是6月上旬至7月上旬。
(3)果壳硬化期
果皮开始硬化到完全硬化为坚果,达到品种标准大小。时间是7月上旬到下旬。
(4)种仁发育期
果皮硬化前,种仁缓慢发育,果皮硬化后,种仁体积开始迅速增大,直到种仁充满果腔。时间是7月下旬至8月上旬。
(5)种仁充实期
此期果仁内含物开始充实积累干物质,直到坚果成熟,时间是8月上旬至8月下旬。
(6)坚果成熟期
坚果由白色变成红色或红褐色,触及坚果即可脱落。时间是8月下旬至9月上旬。
(7)坚果脱落期
此期坚果充分成熟,果苞变黄褐色或褐色并自然张开,坚果自然脱苞落地。时间是8月下旬至9月下旬。
5、落叶期
此期叶片枯黄失去生命力。大果榛子落叶期在沈阳为10中旬至11月上旬,在盖州是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6、休眠期
叶片枯黄后,株丛进入休眠期,直到第二年春季树液流动为止,此时期榛树的生命活动大为减弱。
四、大果榛子树生命周期
榛树同其他果树一样,都有它的生长、结果、衰老、更新和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年龄周期,也称生命周期,认识这个过程的规律性对于控制树体达到结果,稳产、高产和长寿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压条繁殖的榛树为无性繁殖,已度过了幼年阶段,在适宜的条件下随时可以开花结果,但从栽植的时候起,经过多年结果后则衰老死亡。栽培的大果榛子树按其生长结果的明显转变划为4个时期,即:幼树期、初果期、盛果期和衰老期。
1、幼树期
为1—2年生。其特点是树冠和树根的离心生长速度快,光合面积和吸收面积迅速扩大。同化物质积累逐渐增多,为首次开花结果创造条件。个别树有少量开花结果,但产量较少。
2、初果期
为3—6年生。其特点是树冠和树根加速发育,是离心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由于叶果比例加大,花芽容易形成,产量逐年上升,表现年年结果。
在此期为了尽快达到盛果期,修剪技术方面要以轻修剪为主,使树冠尽可能达到预定的最大营养面积。同时要缓和树势,使花芽形成量达到适度比例。在肥水管理上,要施含有N.P.K的复合肥为主。
3、盛果期
为7—30年生。从高产稳产到产量逐年下降的初期为止。其特点是:由于坚果产量高,消耗大量营养物质,枝条和根系生长受限,树冠达到最大限度。
盛果期,在农业技术措施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水肥管理,充分供应营养,在修剪技术上,要短截、疏枝、缓放想结合,使生长、结果及花芽的形成达到稳定平衡状态。
4、衰老期
31—50年生。衰老期从产量明显下降开始,直到几乎无经济收益,大部分植株不能正常开花结果以致死亡。其特点是输导组织相应衰老,贮藏物质越来越少。末端枝条和根系大量死亡,向心更新强烈发生,最终导致骨干枝、骨干根大量衰亡。
衰老期树在修剪技术上应以短截、蔬枝为主,结合疏花疏果,同时配合深翻改土增施肥水,更新根系,延缓衰老。对于毫无经济价值的老树应淘汰,重建新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