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龙江茄子品钟介绍

(2018-11-25 07:12:45)
分类: 植物介绍

                       黑龙江茄子品钟介绍

                      黑土农技网汇编 2009-10-29
    1、龙茄1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从紫线茄中系选育成的常规品种。
    特征特性。株高60~70厘米,开展度70厘米左右,开张度中等。第7~8片真叶出现第一朵花。果实长棒形,黑紫花,有光泽,标准果长25~30厘米,平均单果重150克。果肉白色带微绿,细嫩较密,果实籽少,质佳。种子圆形,扁平,新鲜的种子黄色,有光泽。在哈尔滨为早熟品种,从播种到收获95~110天。一般亩产2500公斤。喜肥水,抗逆性强。
    栽培要点。哈尔滨地区3月上、中旬育苗,5月下旬定植,苗龄70~80天,亩用种量40~50克。行株距60~70厘米×23~27厘米。二杈式整枝,及时摘去门茄以下叶子和腋芽。
    适宜范围。适于黑龙江省各地早熟栽培或大中棚保护地种植。
    2、龙杂茄2号
    根据育种目标需要,课题组采用系谱法,最终决选出以早熟、高产、质优的7411自交系为母本,以早熟、生长势强、抗病的37自交系为父本的杂优组合8837F1。1992年经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龙杂茄2号”。完成人林密、王季仁,2000年哈市重大经济效益奖。
   “龙杂茄2号”,7-8片叶着生第一朵花,从播种到始收95-105天,生长势强,开张度中等,株高65厘米,株幅64-68厘米,果实长棒形、有尖,果皮黑紫色有光泽,果肉籽少、细嫩、疏松、质佳,标准果长25厘米左右,平均单果重100-150克,亩产3000-5000公斤。前期产量集中,占总产量的50%以上。
    “龙杂茄2号”是黑龙江省第一个极早熟茄子杂优一代新品种,其早熟性居国内之首,具有丰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好等特点;在15年的栽培中,无一年因气候等灾害原因造成减产。可以一种多用,适应区域广,不仅适合东北三省、内蒙等北部地区栽培,而且在山东、河北、海南等省份可做早熟栽培,既可用于露地、早春地膜覆盖栽培,又可用于春大棚及日光温室栽培,还可以进行复种,实现高寒地区一年种植两茬,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1991-1998年在我省累计推广45.2万亩,总经济效益6.78亿元,增加经济效益2.26亿元以上。
    3、龙杂茄3号
    原代号93-2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而成,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8年审定,品种登记号:HS-98-34。
  龙杂茄3号的株高68-72cm,开张度中等,果实长棒形、黑紫色,果长25cm左右,单果重100-150g。中早熟品种,从播种到始收105-110天,较抗黄萎病,兼抗褐纹病。
  产量表现:1995-1996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326Kg。比对照品种龙茄l号增产13.14%;199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36Kg,比对照品种增产10.25%。
  龙杂茄3号适宜黑龙江省各地及相同生态区种植。
    4、龙杂茄5号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是以自交系15号为母本,98—5为父本配制的早熟茄子一代杂种,果实长棒形,紫黑色,光泽度好,耐老化,果肉绿白色,细嫩,籽少,果纵径25—30cm,横径5—6cm,单果质量150—200g,每亩产量4000kg左右,中抗黄萎病,对褐纹病的抗性较对照强,耐低温、弱光,适于黑龙江省保护地栽培。
    5、龙杂茄6号
  龙杂茄6号是从课题自选材料和日本引进品种中经分离选育的优良自交系93-1和118配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该品种早熟,始花节位在第8~9节,从播种到采收100-105天,株型直立,生长势旺盛,抗病性强,株型直立,株高85~95cm,开展度75cm。果实长条形,顺直有尖,果皮紫黑色,果长25-30厘米,横茎4-4.5厘米,单果重120-180克,果实耐老化,果肉白绿色,口感绵软。亩产3000-5000公斤,前期产量高,占总产量的50%,适于春季露地覆膜抢早栽培及保护地栽培。
    6、齐杂茄2号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蔬菜研究所以伊春茄为母本,久留米茄分离的后代中选出的77106-3-28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种。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86年审定。
    特征特性 株高65~70厘米,株幅48~--50厘米,开张度中等。茎紫黑色,稍有绿纹。叶长卵圆形,叶缘缺刻浅o8—9叶出现第一朵花。果实长棒形,长25~30厘米,粗5.0~5.5厘米,果顶渐尖。果皮黑紫色,光泽好,果肉青白色。在齐齐哈尔为早熟品种,生长期110~115天,每亩产量为2500千克左右。品质好。较抗黄萎病。后期脱肥易早衰减产,降低品质。
    7、齐杂茄三号
    齐杂茄三号是由齐齐哈尔市蔬菜研究所育出的茄子新品种,并已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该品种早期产量高,商品性状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长茄品种。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极早熟型,在黑龙江省从开花到采收只需15天左右。株高65cm,果实黑紫色,长棒形,果长25cm,果粗(横径)4.5cm,单果重115g,果肉绿白,早期产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比对照龙茄一号增加19%,品质优且抗病,黄萎病发病率比对照低20%以上,每667m2产量3300kg,比对照增加18%,其综合经济性状名列本地紫长茄之首。
    栽培技术要点。在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播种期在3月上中旬,采用营养钵育苗,每667m2用种50g,定植期以5月下旬为宜,适合地膜覆盖栽培。定植行株距为65cm×(28~30)cm,每667m2保苗4100株左右,实行双杈整枝,生长期要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黄萎病等病虫害。门茄应及时采收。
    8、伊春茄
    据1996-1997年营养品质数据库( 统一编号11654) 记录
     伊春茄子,所含营养成份十分丰富。水份 91.78,维生素C 6.6,维生素E 0.34,纤维素 1.24,胡萝卜素 0,钾 150.4,钠 2.222,钙 3.7,镁 9.091,磷 25.61,铜 0.05,铁 0.37,锌 0.148,锰 0.111,锶 0.004,干重 0,糖 0,蛋白质 0,铝 0,seleium.000,学名Solanum melongena L.
,英文名称Egg-plant 详细来源吉林省蔬菜花卉科研所
    9、茄子:富尔长茄1号
   品种来源 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农业科研所。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早熟组合,商品果成熟期105d,第六七片叶着生门花,株高70cm,株幅70cm左右,叶色黑浓,果长27cm,果粗5.Ocm左右,标准单果重100—170g,果实长棒形,连续结果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果皮黑色浓月,均匀,果肉籽少,果实外观商品性突出,耐老化,幼苗耐低温,出苗快,喜肥水。
  栽培要点 育适龄壮苗,苗龄70d。移苗后,定植前结合浇苗水,撒施少量硝酸铵或叶面喷肥2-3次。地膜覆盖栽培,株行距30cmx 65cm或25cmx70cm。施足优质有机肥,配施生物磷钾肥,及时追肥灌水,防止后期脱肥早衰。适时采收,结果盛期每4d采收1次。及时防治红蜘蛛。
  适栽地区 黑龙江省各地。
                                   黑土农技网汇编 2009-10-29
    1、龙茄1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从紫线茄中系选育成的常规品种。
    特征特性。株高60~70厘米,开展度70厘米左右,开张度中等。第7~8片真叶出现第一朵花。果实长棒形,黑紫花,有光泽,标准果长25~30厘米,平均单果重150克。果肉白色带微绿,细嫩较密,果实籽少,质佳。种子圆形,扁平,新鲜的种子黄色,有光泽。在哈尔滨为早熟品种,从播种到收获95~110天。一般亩产2500公斤。喜肥水,抗逆性强。
    栽培要点。哈尔滨地区3月上、中旬育苗,5月下旬定植,苗龄70~80天,亩用种量40~50克。行株距60~70厘米×23~27厘米。二杈式整枝,及时摘去门茄以下叶子和腋芽。
    适宜范围。适于黑龙江省各地早熟栽培或大中棚保护地种植。
    2、龙杂茄2号
    根据育种目标需要,课题组采用系谱法,最终决选出以早熟、高产、质优的7411自交系为母本,以早熟、生长势强、抗病的37自交系为父本的杂优组合8837F1。1992年经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龙杂茄2号”。完成人林密、王季仁,2000年哈市重大经济效益奖。
   “龙杂茄2号”,7-8片叶着生第一朵花,从播种到始收95-105天,生长势强,开张度中等,株高65厘米,株幅64-68厘米,果实长棒形、有尖,果皮黑紫色有光泽,果肉籽少、细嫩、疏松、质佳,标准果长25厘米左右,平均单果重100-150克,亩产3000-5000公斤。前期产量集中,占总产量的50%以上。
    “龙杂茄2号”是黑龙江省第一个极早熟茄子杂优一代新品种,其早熟性居国内之首,具有丰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好等特点;在15年的栽培中,无一年因气候等灾害原因造成减产。可以一种多用,适应区域广,不仅适合东北三省、内蒙等北部地区栽培,而且在山东、河北、海南等省份可做早熟栽培,既可用于露地、早春地膜覆盖栽培,又可用于春大棚及日光温室栽培,还可以进行复种,实现高寒地区一年种植两茬,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1991-1998年在我省累计推广45.2万亩,总经济效益6.78亿元,增加经济效益2.26亿元以上。
    3、龙杂茄3号
    原代号93-2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而成,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8年审定,品种登记号:HS-98-34。
  龙杂茄3号的株高68-72cm,开张度中等,果实长棒形、黑紫色,果长25cm左右,单果重100-150g。中早熟品种,从播种到始收105-110天,较抗黄萎病,兼抗褐纹病。
  产量表现:1995-1996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326Kg。比对照品种龙茄l号增产13.14%;199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36Kg,比对照品种增产10.25%。
  龙杂茄3号适宜黑龙江省各地及相同生态区种植。
    4、龙杂茄5号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是以自交系15号为母本,98—5为父本配制的早熟茄子一代杂种,果实长棒形,紫黑色,光泽度好,耐老化,果肉绿白色,细嫩,籽少,果纵径25—30cm,横径5—6cm,单果质量150—200g,每亩产量4000kg左右,中抗黄萎病,对褐纹病的抗性较对照强,耐低温、弱光,适于黑龙江省保护地栽培。
    5、龙杂茄6号
  龙杂茄6号是从课题自选材料和日本引进品种中经分离选育的优良自交系93-1和118配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该品种早熟,始花节位在第8~9节,从播种到采收100-105天,株型直立,生长势旺盛,抗病性强,株型直立,株高85~95cm,开展度75cm。果实长条形,顺直有尖,果皮紫黑色,果长25-30厘米,横茎4-4.5厘米,单果重120-180克,果实耐老化,果肉白绿色,口感绵软。亩产3000-5000公斤,前期产量高,占总产量的50%,适于春季露地覆膜抢早栽培及保护地栽培。
    6、齐杂茄2号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蔬菜研究所以伊春茄为母本,久留米茄分离的后代中选出的77106-3-28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种。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86年审定。
    特征特性 株高65~70厘米,株幅48~--50厘米,开张度中等。茎紫黑色,稍有绿纹。叶长卵圆形,叶缘缺刻浅o8—9叶出现第一朵花。果实长棒形,长25~30厘米,粗5.0~5.5厘米,果顶渐尖。果皮黑紫色,光泽好,果肉青白色。在齐齐哈尔为早熟品种,生长期110~115天,每亩产量为2500千克左右。品质好。较抗黄萎病。后期脱肥易早衰减产,降低品质。
    7、齐杂茄三号
    齐杂茄三号是由齐齐哈尔市蔬菜研究所育出的茄子新品种,并已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该品种早期产量高,商品性状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长茄品种。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极早熟型,在黑龙江省从开花到采收只需15天左右。株高65cm,果实黑紫色,长棒形,果长25cm,果粗(横径)4.5cm,单果重115g,果肉绿白,早期产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比对照龙茄一号增加19%,品质优且抗病,黄萎病发病率比对照低20%以上,每667m2产量3300kg,比对照增加18%,其综合经济性状名列本地紫长茄之首。
    栽培技术要点。在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播种期在3月上中旬,采用营养钵育苗,每667m2用种50g,定植期以5月下旬为宜,适合地膜覆盖栽培。定植行株距为65cm×(28~30)cm,每667m2保苗4100株左右,实行双杈整枝,生长期要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黄萎病等病虫害。门茄应及时采收。
    8、伊春茄
    据1996-1997年营养品质数据库( 统一编号11654) 记录
     伊春茄子,所含营养成份十分丰富。水份 91.78,维生素C 6.6,维生素E 0.34,纤维素 1.24,胡萝卜素 0,钾 150.4,钠 2.222,钙 3.7,镁 9.091,磷 25.61,铜 0.05,铁 0.37,锌 0.148,锰 0.111,锶 0.004,干重 0,糖 0,蛋白质 0,铝 0,seleium.000,学名Solanum melongena L.
,英文名称Egg-plant 详细来源吉林省蔬菜花卉科研所
    9、茄子:富尔长茄1号
   品种来源 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农业科研所。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早熟组合,商品果成熟期105d,第六七片叶着生门花,株高70cm,株幅70cm左右,叶色黑浓,果长27cm,果粗5.Ocm左右,标准单果重100—170g,果实长棒形,连续结果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果皮黑色浓月,均匀,果肉籽少,果实外观商品性突出,耐老化,幼苗耐低温,出苗快,喜肥水。
  栽培要点 育适龄壮苗,苗龄70d。移苗后,定植前结合浇苗水,撒施少量硝酸铵或叶面喷肥2-3次。地膜覆盖栽培,株行距30cmx 65cm或25cmx70cm。施足优质有机肥,配施生物磷钾肥,及时追肥灌水,防止后期脱肥早衰。适时采收,结果盛期每4d采收1次。及时防治红蜘蛛。
  适栽地区 黑龙江省各地。
                                   黑土农技网汇编 2009-10-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