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优良茄子品种介绍
黑土农技网汇编
2009-10-28
1、茄杂l号(冀茄2号)
茄杂1号是河北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早熟茄子杂交种。
特征特性
株高80一90cm,叶色深绿,生长势强,始花节位8—9节。果实膨大速度快,从开花到收获需15—17天,比早熟品种六叶茄、快圆短2-3天,比短把黑短7天。果实高圆形,紫黑色;果面光滑,果把紫黑色,果肉浅绿白,肉质细腻、味甜。果实种子少,商品性好,单果重500一800克,单株结果数多。抗逆性及抗寒能力强,宜作早熟栽培。一般亩产4000—5000公斤。全国各地都有种植。
栽培要点
河北中南部1月至2月上旬育苗,4月中下旬露地定植,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kg,沟施磷酸二胺20g或蔬菜专用肥30一50kg。苗龄90天,8—9片真叶,根系发达,茎叶粗壮,带花蕾。地膜覆盖栽培,株行距40-50×70cm,做成宽80cm的高畦,间距60cm,畦高10—12cm,后用除草剂氟乐灵或拉索100g/亩,兑水喷洒,喷后与土混匀,覆盖地膜,果实膨大后,加强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红蜘蛛和黄萎病。本品种增产潜力大,果实膨大迅速快,及时采收。亩用种量50克。
2、茄杂2号
茄杂2号是河北省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育成的茄子早熟茄子杂交种。
特征特性:株高80cm,叶色深绿,生长势强,始花节位8—9节,从开花到采收16天,果实圆形,紫红色,有光泽,果把紫色,果肉白色,肉质细腻味甜,单果重500-800克,单株结果数多。一般亩产4000—5000公斤。适于春保护地及露地栽培,全国各地都有种植。
栽培要点:河北中南部1月至2月上旬育苗,4月中下旬露地定植,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kg,沟施磷酸二胺20g或蔬菜专用肥30一50kg。苗龄90天,8-9片真叶,根系发达,茎叶粗壮,带花蕾。地膜覆盖栽培,株行距40-50×70cm,做成宽80cm的高畦,间距60cm,畦高10-12cm,后用除草剂氟乐灵或拉索100g/亩,兑水喷洒,喷后与土混匀,覆盖地膜,果实膨大后,加强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红蜘蛛和黄萎病。本品种增产潜力大,果实膨大迅速快,及时采收。亩用种量50克。
3、茄杂3号
早中熟品种。结果集中,生长势强,株高90厘米左右,叶色绿,始花节位8—9节,膨果速度快,果实圆形,果面紫红色带暗条有光泽,果把绿色,果肉细嫩,单果重500—700克,一般亩产4000—5000公斤,适于春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河北省农科院蔬菜所
4、茄杂4号
中熟品种。生长势强,抗病耐热,叶深绿色,心叶发紫,果长30厘米左右,果粗4厘米左右,单果重100—150克,连续结果能力强,商品性好,果黑紫色有光泽,果肉松软,籽少味甜,不易老化,一般亩产4000公斤左右。
河北省农科院蔬菜所
5、黑茄王
中晚熟、耐热抗病品种。株高90厘米左右,生长势强,叶片上冲、叶色深绿,心叶发紫,茎粉紫色,有绒毛,始花节位9—10节,果实圆形稍扁、紫黑油亮、无绿顶、果把小、果肉浅绿色,肉质细腻,果实内籽少,单果重600—800克,最大果重1500克,一般亩产4500—5000公斤。适于双膜覆盖、露地及夏播栽培。
6、巨佳(巨茄王)
中晚熟大果品种。植株高大,株高1.2米左右,生长势强,第9—10节生长第一花。果实呈大灯泡形,果紫黑红色,单果重3公斤左右,肉质细腻,果实籽少,品质好,一般亩产5000公斤以上,适于露地栽培。
7、绿早茄
早熟品种,生长势较强,叶茎绿色,第7叶左右着生第一花,果实灯泡形、绿色,单果重500—600克,肉质松紧适宜,商品性好,一般亩产3500—4000公斤,适于保护地种植。
8、茄子新品种快星
杂种一代早熟圆茄,生育期较短,株高70cm,较直立,透光性好,始花节位7-8节,膨果快,结果能力强,果紫红色发亮,平均单果重500g以上,果肉细嫩,植株抗枯、黄萎病、耐寒,平均亩产5000kg以上。
栽培要点:适于早春保护地及露地栽培,重施有机肥,高畦或高垄种植,地膜覆盖,行距60cm,株距50cm,亩密度2000至2200株左右。(
河北三农网 2009-02-27 )
9、茄子新品种承茄一号
承茄1号是经品种杂交选育的一代杂交新品种。该品种果实长卵圆形,果皮紫红色有光泽,具有抗病、耐热性强、丰产性好、优质、高产、中早熟、采收时间长、适应性广等特点。露地种植平均每亩可产4936公斤,高者达6500公斤,适宜北方春露地及麦茬栽培。1998-1999年参加河北省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表现优良。2000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承茄1号。
承茄1号根系发达,植株高121厘米左右,生长势强,叶绿色,单叶互生,第一花着生在8-9叶节;花多单生,花冠淡绿色,着果力强,果柄及萼片浅紫色,果肉乳白色、紧密、微甜、籽少、品质好。
在1996-1997年品比试验中,承茄1号较对照茄杂1号平均增产22.5%。1998-1999年在承德市、保定市、唐山市区域试验中,两年试验结果6点次均居首位。两年平均亩产4937.27公斤,平均比对照茄杂1号增产22.31%。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在河北省中南部1月中旬播种,北部2月下旬播种,棚(室)育苗。晚霜后及早定植(冀中南4月下旬,冀北5月上旬)。行距65厘米,株距50厘米,亩2000株左右。播前施足底肥,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二铵25公斤,尿素15公斤。由于结果期长,需及时中耕除草,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全生育期亩共需磷酸二铵60公斤,尿素30公斤。分别在门茄瞪眼期,采收始期,盛果期分三次追用。
10、豫引一号
在茄子生产中,亩产量如果能达到1万公斤就已十分了不起。但记者近日从省农科院获悉,一个产量更高的茄子新品种——豫引一号,今年已开始在我省试种,引起了农民的普遍关注。
豫引一号是省农科院园艺所引进的早熟茄子新品种,今年在我省试种面积达500亩左右,温室栽培的亩产量普遍达1.5万公斤以上,麦茬栽培的亩产量也在5000公斤以上。据园艺所研究员段敬杰介绍,该品种抗性强,适应性广,采收期长,植株开展度大,长势旺盛,不需要整枝打杈,只要地力足,植株上发的杈都能结果,并且结的果不比主枝上结的小。
今年入秋后,我省持续阴雨天气,秋作物生产严重受灾。在罕见的灾害性天气面前,豫引一号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灾能力。据了解,今年兰考姜楼村、项城市马阁村、社旗县袁庄村等种植的豫引一号,平均产量高出当地品种30%以上,特别是项城市马阁村种植的麦茬茄子,在其他品种受涝灾全被淹死的情况下亩产量仍达到2500公斤。
黑土农技网汇编
2009-10-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