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龙江垦区大豆品种介绍(二)

(2018-11-08 06:43:30)
分类: 植物介绍

                  黑龙江垦区大豆品种介绍(二)

                    黑土农技网汇编 2009年3月28日
    介绍九个2009年审定的品种。
    1、垦农32
    审定编号:黑垦审豆2009001
     原代号:  农大46542
     选育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 2000年以哈5404为母本,以垦农18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0厘米左右,有分枝,白花,园叶,灰色茸毛,籽粒百粒重20克左右。蛋白质含量平均 38.11%,脂肪含量平均
22.51%。接种鉴定抗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8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50左右。
    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2569.9公斤,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1.5%。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246.7公斤,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5.8%。
    栽培技术要点:在适应区5月上旬播种。采用“三垄”栽培法,栽培密度以30~33万株/公顷为适宜。要求中等肥力或中等以上肥力土壤种植,公顷施磷酸二铵150~200公斤、尿素75~90公斤、氯化钾45~60公斤。开花初期可进行叶面喷肥一次,8月10日左右可喷施敌杀死或功夫等药液用于防治大豆食心虫。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垦区东部种植。
     2、垦农33
    审定编号:黑垦审豆2009002
    原代号: 农大45570
    选育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2000年以绥355为母本,以垦农5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厘米左右,有分枝,紫花,尖叶,灰色茸毛,籽粒百粒重20克左右。蛋白质含量平均39.91%,脂肪含量平均21.42%。接种鉴定抗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8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50左右。
    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2924.7公斤,比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2.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
3243.2公斤,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4.5%。
    栽培技术要点:在适应区5月上旬播种。采用“三垄”栽培法,栽培密度以30~33万株/公顷为适宜,要求中等肥力或中等以上肥力土壤种植,公顷施磷酸二铵150~200公斤、尿素75~90公斤、氯化钾45~60公斤。开花初期可进行叶面喷肥一次,8月10日左右可喷施敌杀死或功夫等药液用于防治大豆食心虫。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垦区东南部地区。
    3、垦丰24
    审定编号:黑垦审豆2009003
    原代号:  垦01-6047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开发研究所
    品种来源:1996年以绥农10号为母本,以农大404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无限结荚习性。株高100厘米左右,有分枝,白花,尖叶,灰色茸毛,籽粒百粒重19克左右。蛋白质含量平均40.76%,脂肪含量平均20.61%。接种鉴定中抗大豆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8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50左右。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2570.9公斤,较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11.4%。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907.7公斤,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增产8.8%。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以“三垄”栽培方式为宜,在适应区域5月上、中旬播种。公顷保苗株数:一般瘠薄地块27.5-30万株、中等肥力地块25万株左右、肥沃地块22.5万株左右。公顷施磷酸二铵120-150公斤、钾肥30-50公斤、尿素30-40公斤,土壤瘠薄用上限,肥沃地用下限。于开花至鼓粒期根据大豆的长势喷施相应的大豆专用叶面肥2遍以上。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垦区东部地区。
    4、垦丰25号
    审定编号:黑垦审豆2009004
    原代号:垦03-1074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
    品种来源:1996年以垦95-3438为母本,绥农1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
厘米左右,无分枝,白花,圆叶,灰色茸毛,荚呈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8克左右。蛋白质含量平均44.30%,脂肪含量平均19.31%。接种鉴定中抗大豆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0
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80左右。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2383.6公斤,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9.7%。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369.6
公斤,较对照品种绥农14 增产8.2%。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在适应区5月上、中旬播种,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以采用“三垄”栽培方式种植为宜,公顷保苗株数22.5-28万株。一般公顷施磷酸二铵150公斤,钾肥40-50公斤,尿素40公斤。于开花至鼓粒期根据大豆的长势喷施相应的专用叶面肥2遍以上。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垦区东北部地区。
    5、垦农34
    审定编号:黑垦审豆2009005
    原代号:  农大45475
    选育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2000年以农大5088为母本,以农大5800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5厘米左右,有分枝,紫花,尖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浅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无色,有光泽,百粒重20克左右。蛋白质含量平均37.98%,脂肪含量平均 22.40 %。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 118 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50左右。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2643.0公斤,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7.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240.4公斤,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0.4%。
    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在适应区5月上旬播种。采用“三垄”栽培法,栽培密度以30~33万株/公顷为适宜。要求中等肥力或中等以上肥力土壤种植,公顷施磷酸二铵150~200公斤、尿素75~90公斤、氯化钾45~60公斤。开花初期可进行叶面喷肥一次,8月10日左右可喷施敌杀死或功夫等药液用于防治大豆食心虫。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垦区东北部地区。
     6、北豆27
    审定编号:黑垦审豆2009006
    原代号:宝交04—4025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2000年以宝航96—68为母本,以宝丰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厘米左右,有分枝,紫花,尖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9克左右。蛋白质含量平均38.46
%,脂肪含量平均21.84 %。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 10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 2195.8左右。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2007年平均公顷产量2415.2公斤,较对照品种九丰7号增产13.5%。2008年平均公顷产量2590.1公斤,较对照品种北豆5号增产10.22%,两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2502.7公斤,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1.86%。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556.5公斤,较对照品种北豆5号增产8.3%。
    栽培技术要点:在适应区5月中、下旬播种,
适宜密度为每公顷保苗30—32万株。要求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避免重迎茬。整地要求进行伏翻或秋翻、秋起垄。达到良好的播种状态。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50—200公斤,尿素40—60公斤,氯化钾40—60公斤,生育期间根据长势情况施叶面肥二遍,在第二遍施叶面肥时加施防食心虫和防治灰斑病药剂。播种前要对种子包衣处理。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垦区东北部地区。
    7、北豆28
    审定编号:黑垦审豆2009007
    原代号:  北育3283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华疆科研所
    品种来源:1997年以北疆94-384为母本、北90-45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无限结荚习性。株高 95厘米左右,有分枝, 紫花,长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子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
18克左右。蛋白质含量37.89%-38.86%,脂肪含量21.87%-22.44%。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
112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 2220左右。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2550.3公斤,比对照品种九丰7号平均增产16.3%。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394.6公斤,比对照品种北丰9增产8.4%。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在适应区5月上旬播种,选择中等肥力地块种植,采用“三垄”栽培或“大垄密”栽培方式,公顷保苗30万株。分层施肥,公顷施磷酸二铵150公斤,尿素50公斤,硫酸钾50公斤。出苗期垄沟深松,及时铲趟灭草,适时收获。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垦区西部地区。
    8、北豆29
    审定编号:黑垦审豆2009008
    原代号:华疆3399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华疆科研所
    品种来源:1998年以垦鉴豆28号为母本、以北豆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 80 厘米左右,无分枝,紫花,长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
18克左右。蛋白质含量39.57-41.40%,脂肪含量21.63-22.36%。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
107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070左右。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2078.2公斤,比对照品种黑河17增产10.0%。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442.1公斤,比对照品种黑河17增产14.0%。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在适应区5月上旬播种,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采用“三垄”栽培或“大垄密”栽培方式,公顷保苗株35-40万株。分层施肥,公顷施磷酸二铵150公斤,尿素50公斤,硫酸钾50公斤。出苗期垄沟深松,及时铲趟灭草,适时收获。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垦区西北部地区。
    9、北豆25
    审定编号:黑垦审豆2009009
    原代号:建03-1305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1998年以绥农11为母本,以哈94-316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0 厘米左右,紫花,尖叶,灰色茸毛,籽粒百粒重19克左右。蛋白质含量平均37.26%,脂肪含量平均21.75
%。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0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160左右。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2445.1公斤,较对照品种九丰7号平均增产11.3%。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609.6公斤,较对照品种北豆5号增产10.3%。
     栽培技术要点:在适应区5月上、中旬播种,适应“三垄”栽培及“大垄密”栽培,
“三垄”栽培法适宜密度为每公顷28—32万株,“大垄密”栽培法适宜密度为每公顷40-45万株。该品种喜肥水,适宜较肥沃的地块种植。苗期深松、生育期间中耕培土、防除杂草, 及时防病虫,花荚及鼓粒期喷施叶面肥,增产效果更加明显。每公顷施用常规化肥量300公斤,其中磷酸二铵165公斤/公顷,尿素60公斤/公顷,氯化钾75公斤/公顷,其N:P:K=1:1.3:0.7。适时机械化收获。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垦区东北部地区
                 黑土农技网汇编 2009年3月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