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曹你好》阅读

(2020-04-17 22:52:18)
分类: 小说阅读

老曹你好

陈世旭

说干啥我就干啥,刀山敢上,火海敢下,只要你高兴就行。”丁丁歪歪脑袋:“真的?说话可要算数。”小张乙拍拍胸口:“当然是真的,说话不算数那是小狗。你随时可以考验的。”丁丁说:“那好。不过,你只管放心,不会让你上刀山下火海的。”两个人那天就这样一路说着,去了电影院。

电影开映,影院里的灯光熄灭,只有放映的光线穿过了黑暗的上空。光柱下,小张乙和丁丁的前面一排坐着一个秃顶。丁丁来了灵感,忽然靠过来,对小张乙说:“你先前发了誓的,我说干啥你就干啥,不会反悔吧?”小张乙说:“怎么可能!”丁丁说:“那好,你照那个秃顶给一巴掌。”小张乙一怔,有些犹豫:这玩笑怕过分了。丁丁一噘嘴:“我就晓得你说话不算数的。”小张乙急了:“谁说的?”说完就直起身子,伸出手,拍了前面那秃顶一掌。秃顶受了惊,猛然回头,黑暗中看不清他的怒容,但可以听得到很粗重的怒气。小张乙很亲切地打招呼说:“老曹你好,你也来看电影?”秃顶不便发作,很不高兴地回答:“你认错人了。”小张乙连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秃顶于是回身仍去看电影。一场差一点闹起的纠纷,总算避免了。小张乙用脚碰一下丁丁,很是得意。丁丁连连点头,表示满意。

小张乙以为通过了考验,安安心心地看起电影来。不料电影结束前,丁丁再次要求:“你还能不能给那秃顶一掌?”小张乙说:“这怎么可以呢,刚才丁丁马上打断他:“不行就算了,不要为难,我晓得你就那点德行。”小张乙一咬牙,辩白说:“你小看人!”说着就抬起手又向前面的秃顶击了一掌。秃顶这一次的愤怒是可以想象的,他从座位上一下蹿起来,回转身,猛扑小张乙。小张乙不慌不忙,一面伸手挡住他的身子,一面用研究的口气很疑惑地说:“你怎么能不是老曹呢?你肯定是我对面办公楼的老曹嘛,为什么要不承认呢?”“谁不承认?”秃顶压着嗓子咆哮起来,气咻咻地从胸前掏出身份证,“你仔细看,我到底是不是你说的那个老曹!”小张乙装模作样地借银幕的反光认真审视了好久,才把身份证归还秃顶,一边嘟嗽:【A“真像太像了真是奇迹。”B】秃顶很不屑地“”了一声,再次谅解了小张乙。

电影散场了,小张乙一身轻松,对丁丁吹嘘起来:“怎么样,该信得过我吧?”没想到丁丁却说:“急什么,没完呢,你能再给他一巴掌吗?”这时候,他们已经走到电影院外面,通明的灯火,那位秃顶就站在他们身前的一层台阶上。在灿烂的灯光照耀下,那秃顶闪闪发亮。小张乙的脸一下子拉得像长长的苦瓜,嗫需说:“你这不是要我的命吗?”丁丁看着他那副可怜相,不再说什么,冷冷地哼了一声,就走开了。小张乙一把拉住地:“别走,我听你的就是。”接着就是前面那倒霉的秃顶挨了第三个巴掌。秃顶这一次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跟小张乙拼命了。小张乙却欢天喜地地叫起来:“老曹哇老曹,你原来站在这里。刚才在里边我没认清,拍了别人两巴掌。”

这是和朋友闲聊时听来的故事,似乎有些无聊,却有道理在其中:世界上没有不可化解的矛盾,问题在于你是否具备足够的智慧。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9年第6)

1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营造了极妙的娱乐效果。请联系上下文,补全小张乙那犹如过山车般的心情路线图:填写AB两处,猜写C处。(4)

   犹豫 —— A             为难 —— B             畏缩 ——  C           

 

2、小明读了文章,在语言风格方面心存困惑,便向小兰请教。请你补全他们的讨论。(6分)

  小明:平日常听老师说对话描写以简练为贵。但我发现文中小张乙的话特别啰嗦,如【A】处“真像,太像了,真是奇迹”,当中的“太像了”若删去岂不更简洁?

  小兰:此处啰嗦得极妙!(1                                                         

                                                                                     

  小明:有道理!你分析得真深刻!总体感觉上,这类微型小说的语言比较通俗平易。这感觉该没错吧?

  小兰:确实通俗,但不乏生动呢!你看【B】处加点词“嗤”字,妙不可言:(2                                                                                

                                                                                      

3、小说的人物称呼大多很有讲究,它们或暗示人物命运,或寄寓作者态度,或指代某一类人,或暗示文章主旨……小小人名,大有乾坤。本文中的“小张乙”“丁丁”是否也有深意呢?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3)

                                                                                     

                                                                                      

                                                                                     

4、对文章结尾“智慧”一说,读者们众说纷纭,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两种。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和材料,说说你的理由。(7)

观点一:深藏其中的,无疑是一种实在可用叹为观止来形容的智慧——一种实在可用叹为观止来形容的属于作家的智慧。——《〈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

观点二:以个人欲望为目的,凌驾于“秃顶不知情”之上的“智慧”是否违背了社会价值体系的基本规范?将文学当作道德的容器,作品就会失去生命,而离开了道德的轨道,作品将会迷失航向。——知网作者衡云云

                                                                                     

                                                                                     

                                                                                     

                                                                                     

                                                                                      

 

 

参考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