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的风格
关于诗的风格、流派,从古至今已多有论述。五代十国时梁代的钟嵘,在其《诗品》中,列举了一百二十二个诗人,把他们分为三品。晚唐的司空图在他所著《诗品》中,把各类诗歌归纳为二十四种艺术风格。我们汲取前人论述诗歌风格的可取之处,把现实诗歌创作中的主要艺术风格大致概括为:
豪迈。这是我们时代的风格,当然也是讴歌时代的诗的风格。以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为例,其中的那首《黄河颂》以昆仑驾临、黄河横亘的气势,展示了中华民族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雄浑豪迈的风格和坚强不屈的风骨,歌唱起来,咏诵起来,谁人不是热血沸腾?!谁人不是要与侵略者血战到底?!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清新。生活是多种多样的,拿现在来说,有职场生活,有校园生活,有军旅生活,有乡村生活......各种生活的生活场景虽然不尽相同,但他们的清新之气却是相同的,同时又各具不同的特色。比如,诗人郭小川的《青松歌》(林区三唱之三),虽然是在几十年前写的,但现在读起来,仍和现在的生活十分契合。诗的开头几句——
三个牧童,
必讲牛犊;
三个妇女,
必谈丈夫;
三个林业工人,
必夸长青的松树。......
寥寥数语,就把不同生活环境中人的特点“点睛”出来,奇巧的切入点既通俗,又高雅,让人感到清新、亲切,这就是“卖什么吆喝什么”。
明朗。写诗明朗,就是直抒胸臆,把心中的激情不加掩饰地一股脑地喷涌出来,犹如一泓山溪,叮咚作响,清澈见底。郭小川写青松——
而青松啊,
绝不与野草闲花为伍!
一派正气,
一副洁骨;
一片忠贞,
一身威武。
风来了,
杨花乱舞;
雨来了,
柳眉紧蹙。
只有青松啊,
根深叶固!
霜降了,
桦树叶儿黄枯;
雪落了,
榆树顶儿光秃。
只有青松啊,
春天永驻!......
多么明快,多么清朗!从青松的品格,就能看出诗人所代表的人民群众的品格。
含蓄。人们常讲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就是“含蓄”。有些话,有些事,在有些场合说得婉转一些,办得隐秘一些,可能比直说、明办,取得的效果会更好,更明显。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以片言明百意”,就是含蓄的功能所在。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所写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既明朗又含蓄,明朗处是说,古人难比今人,含蓄处是讲,决定历史进程的不是哪“一个领袖”、哪“一个政党”,而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
深挚。就是不浮浅,不虚夸,情出于真,而落于心。郭小川在《痛悼敬爱的周总理》中“......用带血的声音,
一万次呼唤:
醒来吧,总理!”那绝不是虚情假意,而是出于对周总理人格的折服、品格的崇敬、丰功的叹服、伟绩的铭刻而来的真情实意!因为“我们的党需要你,
我们的祖国需要你,
......怎能相信:
这样杰出的战士
居然会死!”
雄浑。雄浑的诗,跳动的是时代的脉搏,焕发的是磅礴的气势,奔涌的是如火的激情,应用的是风吼雷鸣的语言。那种激情不足,柔情有余,无病呻吟,小家子气,只囿于卿卿我我的,则无论用怎样华丽的辞藻,排出怎样的“词阵”吓人,也是奏不出雷霆万钧的交响曲来的!看毛主席在1925年写的《沁园春.长沙》那气魄、那气度、那气势,真可谓“气冲牛斗”——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多么大气凛然,雄浑壮阔!
加载中,请稍候......